禅坐矜了悟,众魔已来缘。
欲穷万派流,须宅昆崙颠。
昆崙在天地,不过石一卷。
便能提挈之,恐非枢之全。
不如吾还吾,或亦仙之仙。
春秋何是非,鸟虫体自然。

【注释】

岁除日:指农历年终,即阴历腊月三十。自校一年所作诗:自己检查一年所写的诗。戏题三章:作三首小诗题于墙上,供大家观看。三章:此指《岁除三首》的第三首。“其三”是篇中序号。矜:夸耀。了悟:佛教语,谓彻悟本性。了,觉悟;悟,开悟。众魔:指世俗的种种烦恼。来缘:来投宿。万派流:指江河湖海,四渎百川。宅昆崙颠:住昆仑山之巅。昆仑,神话中的山名,在今天中国青海省境内。提挈:提携。枢,关键、枢纽。全:完备、完善。吾还吾:回到自己。或亦仙之仙:也许能成为神仙。春秋:这里借指时间,犹今言岁月。非:不对。体自然:指事物的本质自然而成,不受任何外力所改变。鸟虫体:指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体,如鸟类、昆虫等。

【译文】

我坐下来禅坐,自我觉悟了。那些世俗的纷扰,已经来了。要想穷尽江河湖泊,必须住在昆仑山顶。昆仑山虽高耸入云,也不过是石头堆积成的一卷书。即使能够把它举起来,也恐怕不是它真正的关键和全部。不如回归到我自己吧,也许也能成为神仙般的存在。年月的流逝,哪里有什么是非之分呢,万物的本质就是它们本来的样子。就像鸟兽昆虫那样,各自按照自己的本性生存,没有受到任何外来的干扰。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开头两句:“禅坐矜了悟,众魔已来缘。”诗人在除夕之夜,独自坐在禅房之中,忽然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于是豁然开朗地大彻大悟了。这时他才想到,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是由于心魔作祟而来的。这几句诗表现了禅宗“顿悟”的思想。这种思想强调人的主观因素,认为人只要“静坐”,就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得到真正的自由。这种观点在唐代是有一定市场,并被不少人接受的。

“欲穷万派流,须宅昆仑颠。”意思是说,如果要想穷尽天下万物,就必须像站在昆仑山顶一样,居高临下,俯察万水千流,洞悉它们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握它们的脉络。这一句是说,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清一切;只有深入实际,才能了解事物的真相。

“昆仑在天地,不过石一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昆仑山虽然高大雄伟,但也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这两句诗以石头为喻,指出世界上一切伟岸的东西,都不过是平凡的物质而已。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一种淡泊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他的谦虚精神。

“便能提挈之,恐非枢之全。”意思是说,即使你能够把天下所有的石头都提起来(比喻掌握天下一切),那也只不过是掌握一部分事物罢了。这两句诗是说,不能因为掌握了部分事物,就以为掌握了全部。

最后两句:“不如吾还吾,或亦仙之仙。”意思是说,不如回到我自己身上(即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我能成为真正的神仙。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要返璞归真,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境界。

整首诗通过诗人在除夕之夜独自禅坐的情景,抒发了一种超越尘世,追求心灵的自由的情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给人以很大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