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客作瘦猿影,屋作空山画苔静。
尔花冷苦当怨秋,翻似春鬟列修整。
明廊疏竹嫩云飘,斜日纤蛩独梦醒。
颇矜夕烛悬百枝,那识天霜下千顷?
吾家柴门溪水深,钓竿低拂万丈岑。
烟色不挂飞鸟眼,露香但匿穷士心。
离骚谁解屈原赋,此院未宜陶潜琴。
自怜憔悴溷尘俗,葛衫九月西风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的理解。“二三客作瘦猿影,屋作空山画苔静”“尔花冷苦当怨秋,翻似春鬟列修整”是写园景的清幽;“明廊疏竹嫩云飘,斜日纤蛩独梦醒”是写环境的清幽;“颇矜夕烛悬百枝,那识天霜下千顷?吾家柴门溪水深,钓竿低拂万丈岑”是写主人的清逸;“烟色不挂飞鸟眼,露香但匿穷士心。离骚谁解屈原赋,此院未宜陶潜琴。”是写诗人对世态人情的理解。最后两句是全诗主旨所在,作者借咏菊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赏析时可以从写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
译文:两三人像瘦弱的猿猴影子一般映着园中菊花,屋子如同一幅空山秋色图一样静静地挂着青苔。这菊花寒冷得让人痛苦,它要埋怨秋天,就像女子梳理好发髻,又整理起鬓发一样。明亮的廊子上稀疏地长着竹子,细薄的云朵在飘浮。斜阳之下只有蟋蟀独自发出叫声,让人从梦中醒来。我非常欣赏那些挂在檐头的灯笼,它们像无数枝条一样高高地悬挂着,可又有谁能知道它们背后所承受的寒风呢?我家的小柴门旁有一条小溪,水流湍急,溪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仿佛一条条绿色的丝带,随风轻摆。远远望去,只见溪流中的水汽蒸腾而上,像是烟雾一样笼罩在水面上,使人分不清哪是真实的雾气,哪是水中的倒影。秋天的天气已经转凉,寒风袭来,葛衫单薄的诗人感到一阵阵刺骨的西风。
赏析:
许氏园看菊。此诗为唐宣宗大中年间(847年-860年)诗人许棠任池州刺史时所作。许棠字文化,今河南淮阳县人。他与白居易、元稹同科及第,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其诗多感伤时事之作,以忧国忧民为主调。《许氏园看菊》是一首七绝,描绘了园中菊花傲霜怒放的景象,并以此自喻,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一二句,描写了诗人观赏菊花后的感受。“两三客”,指三四个人。“瘦猿影”,暗喻他们像瘦弱的猿猴的影子一样,形容他们的形相消瘦。“屋作空山画”,用《画品》中“顾恺之画人物,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斯语诚有理,但观嵇叔夜过门不入,必须有兴来在前”(《世说新语·巧艺》),诗人把“瘦猿影”比作“屋”,是因为他的形体也显得十分瘦削。
三四五句进一步描绘了园中菊花的形象。这三句都是写菊花的外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加以描写。“尔花”,指菊花。“冷苦”,指菊花经受着寒风的吹打却依然傲然挺立。“怨秋”,指菊花在秋风之中,仍然傲然不屈。“春鬟”,指女子梳起的头发髻儿。“修整”,指整齐而漂亮。“翻似”,反衬。这几句的意思是:菊花虽经风吹,依然傲然挺立,就像美丽的少女将头发梳理成整齐的髻儿一样漂亮。
五六句是写菊花在斜阳中的姿态。“明廊”指宽阔的庭院。“疏竹”“嫩云”均是形容景物特点的词语。“飘”,动词,飘荡。“纤蛩”即蟋蟀,这里用作拟人化写法,指蟋蟀在斜阳中鸣叫。“梦醒”,即梦断。这句的意思是:斜阳中蟋蟀鸣叫不已,令人从梦中惊醒。
七八句写诗人的感慨。“颇矜”,极爱。“夕烛”指傍晚时分悬挂在庭前檐下的灯笼。“百枝”,“千顷”都是夸张之词。这两句的意思是:我非常喜爱那些悬挂在檐头的灯笼,好像有千百枝灯笼一样,它们像许多枝条一样高高地悬挂着,可是又有谁能知道这些灯笼背后所承受的风雨呢?
九至十二句写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吾家”指自己的家。“柴门”,柴草编成的门户。“溪水深”,意思是溪流很深。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家的柴门旁边有条溪水流淌。“钓竿”,钓鱼用的竹竿。“低拂”,轻轻地拂动。“万丈岑”,指高山上的山峰,万丈就是一万丈,指极高的地方。“九月”,指农历八月。“西风侵”,意思是秋风吹袭而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家门口有一条清澈的溪水,我拿着钓竿在溪边钓鱼。“烟色”指烟雾的颜色,这里指烟雾弥漫。“藏飞鸟眼”,意思是看不见飞鸟的眼睛。“露香”,露珠散发出的气味。“穷士心”,意即穷困的人的心情。“这两句的意思是:烟雾弥漫在溪面上,看不见飞鸟的眼睛,只有露水的味道才能隐约地感觉到。
十三十四句写诗人对世态人情的理解。“离骚”,指屈原的《离骚》。《离骚》是古代楚辞代表作之一。“谁解”,谁能够理解。“屈原赋”,指屈原所作的辞赋。这两句的意思是:屈原的《离骚》谁能够理解呢?“此院”,指自己家的庭院。“陶潜琴”,指陶渊明的琴曲。这两句的意思是:这个院子里没有陶渊明的琴声,因此也没有陶渊明那样的隐士来弹奏琴曲。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形态美、色彩美、动态美等的描写,表现了菊花傲霜怒放的精神,抒发了诗人对世事的不满,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象生动逼真,意境深远含蓄,富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