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沙上蔽天,日色变黄暍。
边云下垂地,汹为旱潮活。
飒飒风作刀,万生受一割。
偃地驱龙蛇,逼午叫鸧鸹。
夜势厚为郁,秋气猛先夺。
渐觉六合小,转使寸心阔。
【赏析】
《南辕杂诗》共一百八章,此为第三十二章。此诗是诗人在南方作客时写的,写景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惊沙上蔽天。”惊沙,指风卷起的沙尘。沙尘满天,遮蔽了天空。这里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风比作一个胆大妄为的恶鬼,把沙尘比喻成它的武器,用“惊”字形容风力之大,可见诗人对风力的担心和担忧。这里的“日色变黄”,是说太阳被沙石遮住了光芒,变得暗淡无光;“暍”,同“渴”,指口渴。太阳被遮住,天气变得非常炎热,使人感到口渴。这一句写沙漠中的气候条件,既写出了环境的恶劣,也表达了作者的担忧之情。
下面两句:“边云下垂地,汹为旱潮活。”边云,即边塞的云彩。下垂地,指乌云低垂着,仿佛要落到地面上来。汹涌的洪水,使大地变得一片汪洋,好像要活过来似的。这里的“汹”字,用来形容洪水的波涛声,形象地描绘出洪水暴发时的威武壮观场面。
接下来四句:“飒飒风作刀,万生受一割。”飒飒,形容风吹的声音。风像一把利刃,把大地都割裂开来,使万物受到伤害;万生,指万物。在这里,诗人将风比喻成一把利刃,用“一割”来形象地描述风的力量之大,表现出他对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的恐惧和担忧。
接着四句:“偃地驱龙蛇,逼午叫鸧鸹。”偃地,指大地被刮得倾斜、弯曲。驱龙蛇,形容风势凶猛,能驱使龙蛇一样的巨大物体移动。逼午,指太阳照射到中午时分;叫鸧鸹,指叫声凄厉的乌鸦。这句诗描写了风刮过之后大地的变形和声音,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的担忧。
最后两句:“夜势厚为郁,秋气猛先夺。”夜势厚为郁,指夜晚的气氛变得沉闷起来;秋气猛先夺,指秋天的气息迅速笼罩大地。这两句写风过后的景象,通过对比来突出风的力量之大。在这里,诗人将大自然的变化比作人类的情感波动,用“夜势”、“秋气”来代替人类的感情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担忧。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