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郁巍巍,中有千丈台。
台高见千里,朔色三边来。
城马齧枯草,悲啸云为颓。
入夏尚腊色,寒风莽盘回。
凝之可冰阜,散之成土灰。
以吾揽造物,恻恻相与哀。
【注释】
蓟门:地名,在今北京市。郁巍巍:形容高大雄伟。台:山巅。
朔色三边来:北方的风从三个方向刮来,所以称“朔”。
城马齧枯草:指城墙上的战马啃食着干涸的草地。齧,咬。
入夏尚腊色:到了入夏时节,天色仍如腊月般阴沉,不明朗。
寒风莽盘回:形容寒风吹过原野时,草木摇曳,好像有什么东西阻挡了它的去路。
凝之可冰阜:凝结成霜后,地面就像被冰封的丘陵一样。
散之成土灰:融化后变成尘土一样的土壤。
以吾揽造物:我试图把握这大自然的造化之力。
恻恻相与哀:我内心感到凄凉、悲哀,仿佛在为万物担忧。
【赏析】
《蓟门四章》是唐代诗人高适在任幽州(治所在今北京)时所写的四首描写自然风光和边塞生活的诗篇。此诗描写的是蓟门的冬景。
前两句写登上蓟门所见的壮丽景色。“郁巍巍”即高大雄伟的意思,形容蓟门一带的山峰高耸云霄,巍峨壮观。“中有千丈台”,千丈台即高山之上的楼阁亭台,登楼远望,可以看见千里之外的景象。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高而望得更远的意趣,也写出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台高见千里,朔色三边来”句,描绘了诗人站在山巅远眺时所看到的景象。“朔色三边来”,指北方来的寒风。“三边”,泛指边境地区,即北部边疆地区。这里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又写出了地势险峻。
第三句承上启下,进一步描写蓟门的险要地理位置。“城马齧枯草,悲啸云为颓”,意思是说城墙上的战马在啃食着枯萎的草地,发出悲伤的啸声,好像云彩也被它们啃塌了似的。这句诗形象地刻画出了边疆将士艰苦的生活状况,表现了他们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入夏尚腊色,寒风莽盘回”,意思是说虽然已经过了立秋时节,但天气仍然寒冷,寒风像野草一样到处乱窜。“莽盘回”,指寒风在原野中肆意横行的样子。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严寒和荒凉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关心之情。
第五六两句“凝之可冰阜,散之成土灰”,意思是说当冰雪融化时,大地会变成一片肥沃的土地;当冰雪消融后,大地又会化为尘土一样的泥土。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易逝无常的思考。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两句“以吾揽造物,恻恻相与哀”,意思是说我想把握住这个大自然的力量,却只能感到一种凄怆和悲哀。这里用“揽造物”形容自己想要掌握自然规律和力量的愿望,而“恻恻相与哀”则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自然力量面前的无奈和悲哀。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