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刀不足贵,贵其人共求。
江水不足恨,恨其无回流。
《企喻歌八章 其三》的原文为:“钱刀不足贵,贵其人共求。江水不足恨,恨其无回流。”。
此诗出自清代文学家姚燮之手,表达了作者对金钱和江水的感慨及社会现象的批判。在解析诗句时,首先理解“钱刀”与“江水”的象征意义,进而探究“贵其人共求”与“恨其无回流”所表达的社会需求与自然现象的反思。通过这些分析,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姚燮生活在清王朝晚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及其个人的思想情感。此诗中“钱刀”象征着权力、地位和财富,而“贵其人共求”表明了人们对于权力的渴望和社会对地位的追求。这种追求往往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另一方面,“江水”则代表了自然界的循环与流动性,“恨其无回流”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资源枯竭与生态平衡破坏的担忧。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类行为对环境影响的警示。
此诗不仅展示了姚燮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社会责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