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门径苜蓿肥,井兰水涩生苔衣。
班斓沙土半脂黛,回风蹴作赪烟飞。
愁人吊古情无依,乱鸦扑树明斜晖。
村姑椎髻簪杨柳,锦带缠裆帨蒙首。
粉光不泽双辅嫣,上马琵琶效垂手。
青春未尽朱颜凋,矜妍作态徒尔劳。
千年故里香魂独,万仞边城霜月高。

【解析】

此诗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枣树花落,井阑水涩的景象,表现了一个女子在古战场上的哀愁之情。

“鄚州集”即在河北鄚州(今属沧州),诗人在此地作客。“王嫱湾”是作者游赏之地,“过”字写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印象。

颔联描写景:“枣花门径苜蓿肥,井栏水涩生苔衣。”枣花门径、苜蓿肥美,井阑水涩却长出青苔,这里既写景又写人。井阑水涩,指井水很涩。井阑:井栏。这句是说,井边长满青苔的水井旁,枣树上的花已经落光了。

颈联描写情:“班斓沙土半脂黛,回风蹴作赪(红)烟飞。”斑驳的沙土就像美人的淡妆,被风吹起的沙子像红云一样飘荡在空中。“班斓”本义为色彩斑斓,此处借指沙土;“回风”指春风;“蹴作”即吹动;“赪烟”即红色的烟雾;“赪烟”指红色烟雾,形容沙尘暴。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斑驳的沙土地就像美人涂抹的胭脂,一阵大风将沙尘吹卷起来,如同红色的烟雾一般。

尾联描写情:“愁人吊古无依倚,乱鸦扑树明斜晖。”“愁人吊古无依依”,意为悲伤的人对着历史遗迹感叹没有依靠;“乱鸦扑树明斜晖”,意思是乌鸦在树上扑腾,阳光斜照在它们身上。这两句是说,悲伤的人面对古迹感叹没有依靠,而那些乌鸦在树上扑动翅膀,映照着斜阳。

尾联描写景:“村姑椎髻簪杨柳,锦带缠裆帨蒙首。”村姑头戴椎结,身披杨柳,用锦带缠住下身和头部。这两句是说,村里的姑娘们头戴椎结,身披柳枝,用锦带缠绕着下身和头部。

末句描写情:“粉光不泽双辅嫣,上马琵琶效垂手。”脸上不沾一点粉,两颊红润如花瓣儿,上了马弹奏琵琶却只垂着双手。这两句是说,脸上不沾一点粉,两颊红润得像花瓣儿,但上马后却不弹琵琶了,只是双手下垂。这两句是说,脸上的妆容虽然美丽但不沾粉,脸颊红润得如同花瓣儿,可是上了马后却不弹琵琶了,只是双手垂下来。

【赏析】

《鄚州集过王嫱湾》是作者游赏之地,“过”字写出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印象。诗中通过枣花、井阑、沙土等意象描绘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怀和对现实的忧虑。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