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皎天月明,照之有馀辉。
空蒙如薄雾,萧瑟入南闱。
中夜起叹息,草露沾我衣。
俯临清泉涌,轻衿随风吹。
少小去乡邑,裘马悉轻肥。
抚镜华缁鬓,不知今是非。
佳人眇天末,分手易前期。
爱而不可见,中心怅有违。
愿为双黄鹄,左右来相依。
逝者一何速,泪下空霏霏。
【注释】
皎皎:明亮的样子。天月明:天空中的明月。照之:照着。有馀辉:有余光,形容月光很亮。
空蒙:指云雾迷漫的样子。萧瑟:萧条凄凉的样子。南闱:指考场,因在城南,所以叫南闱。
中夜起叹息:半夜里起来叹息。草露沾我衣:早晨起床衣服上沾满草上的露水。
俯临清泉涌:俯身看着清泉奔涌流过。轻衿:指衣襟。随风:随风飘动。
少小去乡邑,裘马悉轻肥:从小就离开家乡到外地去,穿的裘衣马肥都显得很轻便了。
抚镜华缁鬓:摸着镜子梳理着头发,指梳妆打扮。缁:黑色。
佳人眇天末:美丽的人在天边远隔。眇:遥远的样子。
分手易前期:离别时容易错过相聚的时间。期:约会。
爱而不可见:爱恋的却不能相见。
中心怅有违:内心惆怅,感到失望。
愿为双黄鹄:愿意成为两只黄鹤。双黄鹄:成对的黄鹤,这里借指自己和所思念的人。
逝者一何速:时光飞逝是多么快啊!逝者:逝去的人,这里指时光。
泪下空霏霏:眼泪流下来是那么悲伤啊。霏霏:细雨纷纷的样子。
【赏析】
《集选句寄王之衡楚中二章》共两首,这是其一。此诗写离情别绪,抒发思归之情。前两句写天明时的景色,后六句写深夜时的愁情。“皎皎”二字,写出了月色明朗、皎洁如洗。“有馀辉”三字又把月亮写得十分可爱。“照之”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月而立,凝思遐想的情景。“明”“有”,两个动词,使月亮显得更加明亮;“照之”二字,使诗人与月儿产生了距离感,从而更突出了他凝思遐想的动作。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月色,而且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他的孤独、寂寞之感。
“空蒙如薄雾”,“萧瑟入南闱”,是说夜色朦胧,如同薄雾一样迷蒙;寒风吹来,草木凋零,发出萧瑟的声音,好像进入了考场一样。“空蒙”、“萧瑟”,这两个叠词,把夜晚的景象渲染得更加凄清、幽静,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中夜起叹息”,是在半夜里忽然起身叹息,可见他一夜没有睡好觉,心事重重,无法排遣。“草露沾衣”,说明他夜里没有盖好被子,以致衣服上沾满了草上的露水,这又进一步烘托出他的孤独、寂寞。
“俯临清泉涌”,是说诗人俯下身子看那清泉正奔腾着向前涌流。“轻衿”,即衣襟,这里指诗人自己。“随风”,指随风而去,飘然而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同时也表现了他的潇洒飘逸,不拘小节的特点。“草露沾衣”是实写,“俯临清泉涌”是虚写。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实相间,互相映衬,使诗歌具有了立体感,增强了艺术效果。
“少小去乡邑,裘马悉轻肥”,“少小”三字,表明诗人年幼时离家,“尽日乐悠悠”的意境已经消失,现在只能从远处看到故乡的影子。“衣裘马肥”四字,写出了诗人年少时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裘马”,指穿着毛皮做成的裘衣、骑着肥壮的马。“悉轻肥”,写出了这些年来变化太大了,现在连穿在身上的衣服也变得轻松肥大了。“抚镜华缁鬓”是说抚摸着镜子梳理着头发,这里指梳妆打扮。“华缁”,泛指黑发,这里指梳理着黑色的头发。“佳人眇天末”,“眇”,同“渺”,远的意思;“佳人”,指所思念的人。“眇天末”,意思是美丽的人在天边远隔。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思念所爱之人的心境,同时又表现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分手易前期”,是说分别时很容易就失去了见面的机会,“中心怅有违”。这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了前面所写的思念之情,又引出后面所写的愁苦之情。“中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和遗憾。“愿为双黄鹄”,是说希望能成为两只黄鹄,这样就能左右飞翔在一起了。黄鹄,即黄鹄鸟,这里借指所思念的人。“左”字,代指自己;右,代指所思念的人。“左右来相依”,意思是希望能和所思念的人左右手挽着手一起生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的愿望,同时又表现出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逝者一何速”,意为时间过得真快啊。这一句承上启下,既承接了前面所写的时光飞逝的感慨,又引出后面的伤感之情。“泪下空霏霏”,“泪下”,指泪水滴滴落下;“空霏霏”,指泪水流下来是那么悲伤啊。这几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念和眷恋之情,又表现出了他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