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拓遗序,抚墨追昔贤。
精华耀千载,讵以文字传?
抗古有真际,藻采特外缘。
岁月去泱莽,此任谁为肩?
凭阑俯烟海,落想青苍间。
但觉气蓬勃,云鸟偕回旋。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再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最后分析艺术手法及效果。“片石拓遗序,抚墨追昔贤”是说诗人抚摸着残碑断碣,追思前人。“精华耀千载,讵以文字传?抗古有真际,藻采特外缘”是说精华流传千年,难道只是文字相传?高古的才情自有真意,而文采则出自外物的缘因。“岁月去泱莽,此任谁为肩?”是说时光流逝,苍茫的历史已经过去,这责任由谁来承担呢?“凭阑俯烟海,落想青苍间”是说凭倚栏杆,俯瞰茫茫沧海,思绪飞向青翠山野。“但觉气蓬勃,云鸟偕回旋”是说只觉得气势蓬勃,像云鸟一样盘旋飞翔。

【答案】

译文:

抚摸着残碑断碣,追思前人。精华流传千年,难道只是文字相传?高古的才情自有真意,而文采则出自外物的缘因。时光流逝,苍茫的历史已经过去,这责任由谁来承担呢?凭倚栏杆,俯瞰茫茫沧海,思绪飞向青翠山野。只觉得气势蓬勃,像云鸟一样盘旋飞翔。

赏析:

徐渭是一位才华横溢、思想敏锐、性格狂放的文人,其诗作也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首诗写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当时他官拜南京翰林修撰。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首联“片石拓遗序,抚墨追昔贤”,意思是说:我用手触摸这石头上的文字,追忆着古代的贤者,他们的精神风范一直激励着我。“片石拓遗序”中的“片”,指一块小石头,这里用以形容石头很小,几乎微不足道。在诗人眼中,这块小小的石碑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抚墨寻昔贤”,则是说诗人在抚摸着这些石碑时,心中不由自主地回想起那些历史上的贤能之士和他们的崇高精神。这里的“贤”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品格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颔联“精华耀千载,讵以文字传?”,意思是说:这些精华流传了千年,难道只是通过文字来传递的吗?这里的“精华”,指的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优秀部分,如文化、艺术、道德等方面的精髓。而“千载”,则是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讵”,意为哪、何等、怎么。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优秀的文化和传统并没有仅仅通过文字来传承下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如口耳相传、艺术作品等,得以广泛传播。

颈联“抗古有真际,藻采特外缘”,意思是说:高古的作品自有其真实的意义,而华丽的文采则来源于外在的辅助因素。这里的“抗古”指的是超越时代、超越古人的作品。“真际”指的是作品的真实意义或本质内涵。而“藻采”则是指华丽而华丽的文辞,通常与浮华、虚荣相对立。这里的“外缘”指的是外在的因素或条件。这两句诗强调的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形式之间的关系,指出真正的优秀作品不仅需要内在的真实意义,还需要适当的外在表现形式来加以衬托。

尾联“岁月去泱莽,此任谁为肩?”,意思是说:时光流逝,苍茫的历史已经过去,这责任由谁来承担呢?这里的“泱莽”指的是广阔无垠、混沌一片的景象。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责任需要后人继续承担。“此任谁为肩?”则是在问:这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呢?这里的“谁为肩”指的是谁能肩负起这份重任。这一句诗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期待,期待有人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大前人的精神和事业。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播和责任承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历史责任的担当意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