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悦集虚牖,园色新卉条。
随往溢姿趣,未觉东风劳。
灵思召春煦,百态安所逃?
英英气为酝,盎盎神与超。
寄于毫楮间,力捍真宰凋。
边黄苟有知,俯首难自豪。
【注释】
潘同年曾莹花卉画册:指《潘同年花卉册》,是宋代画家潘天舒的作品。潘天舒,字子真,南宋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工画竹石,兼工山水、花鸟。与李公麟、赵昌齐名,为“宋四家”之一。有《潘天舒花卉集》。
晨悦集虚牖,园色新卉条:早上,阳光照耀在虚窗上,园中景色一片新红,各种花卉的枝条也显得格外鲜嫩。
随往溢姿趣,未觉东风劳: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开始复苏,展现出它们独特的风采和趣味,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春风的劳累。
灵思召春煦,百态安所逃?
英英气为酝,盎盎神与超:灵感驱使着春天的暖风,万物都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这美景让人难以逃脱。
寄于毫楮间,力捍真宰凋:把这份美丽的画面寄托在纸上,以笔墨来抵抗岁月的侵蚀,保存这些美好的事物。
边黄苟有知,俯首难自豪:如果黄色的落叶知道这一切,它们会低头不再骄傲。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潘天舒《潘同年花卉册》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首句“晨悦集虚牖”,描绘出一幅清晨的景象,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整个房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这一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怀念。
第二句“园色新卉条”,进一步描绘了园中景色的变化。随着春天的到来,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诗人通过这一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力。
第三句“随往溢姿趣”,进一步描述了春天带给万物的变化。万物在这个季节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了各自独特的风采和趣味。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第四句“未觉东风劳”,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风比作勤劳的人。他没有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反而被其他事物所掩盖。这一比喻既生动地描绘了春风的力量,又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五句“灵思召春煦”,诗人用“灵思”来形容自己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唤醒春天的气息。春风吹拂大地,万物复苏。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第六句“百态安所逃”,诗人在这里再次强调了春天的美好和独特之处。无论是千姿百态的花朵还是翩翩起舞的蝴蝶,都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了自己的魅力。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赞美和欣赏。
第七句“英英气为酝”,诗人用“英英”来形容春天的气息,这种气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它如同酿制美酒一般,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沉淀,最终散发出醉人的美丽。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第八句“盎盎神与超”,诗人用“盎盎”来形容春天的气息如同神灵般神秘而超凡脱俗。它超越了人类的界限,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诗人通过这一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尾联“寄于毫楮间,力捍真宰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希望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存下来的愿望。他希望通过笔墨的力量来抵抗岁月的流逝,保留下这些珍贵的瞬间。这一愿望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保护之心。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更通过诗人的笔触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它既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风光,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