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念惝恍忽有得,欲深就之旋疑非。
此境犹梦善于幻,左扪右索声神希。
因知作者各情性,感不可遏乃有辞。
叩其根始极幽穆,诠以言语翻支离。
所悲蛙响日呶攘,大吕律绝黄钟堕。
少陵太白弃弁屣,越汉而上安论为?
力延命脉有夫子,元珠心握尘手挥。
壶园剪烛校吟卷,金和玉诎古轸徽。
或托变调吐慷慨,青雹掠地丹霓垂。
离骚精血史迁骨,后有祖龙安能灰?
自来蹈古必龉俗,取怀可证今其谁?
想不得已寄缋画,还即至默存萭规。
草堂四牖拓空洞,山络蜿蜒林抱回。
晓喧夕籁肃虫鸟,空翠若渌澄须眉。
翛然引领旷然得,太宇示妙非筌蹄。
燮也学诗苦钝拙,内养未粹惭木鸡。
披图何啻授微旨,愿扫腐粺培新荑。
感书长句蘸浪墨,花影落研元云飞。
这是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的思考。
首句“问诗图为徐编修师题”,诗人以提问的方式引出了对诗歌创作的主题。这里的“问”字,既是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好奇和疑问,也是他对诗歌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第二句“举念惝恍忽有得,欲深就之旋疑非”,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会有一些突然而来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难以捕捉和理解的,需要深入挖掘和思考。这里的“举念”、“惝恍”、“忽有得”等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第三句“此境犹梦善于幻,左扪右索声神希”,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诗歌创作是一种梦幻般的过程,需要诗人用心去感知和体验。这里的“左扪右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艰辛和努力。
诗人通过对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的思考,展开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
第四句“因知作者各情性,感不可遏乃有辞”,诗人认为,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性格,这些情感和性格在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里的“感不可遏”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第五句“叩其根始极幽穆,诠以言语翻支离”,诗人通过对诗歌创作中的语言表达和技巧运用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要从根本入手,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然后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这里的“叩其根始”、“诠以言语”、“翻支离”等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第六句“所悲蛙响日呶攘,大吕律绝黄钟堕”,诗人以青蛙的叫声和黄钟的断裂为比喻,表达了他对诗歌创作中音乐元素的缺失和诗歌形式的变迁的担忧。
第七句“少陵太白弃弁屣,越汉而上安论为?”,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诗歌创作中历史题材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里的“少陵太白”、“弃弁屣”、“越汉而上”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第八句“力延命脉有夫子,元珠心握尘手挥”,诗人通过对孔子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的追求。这里的“力延命脉”、“元珠心握”、“尘手挥”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道德力量的重视和对人性的关怀。
第九句“壶园剪烛校吟卷,金和玉诎古轸徽”,诗人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技艺和风格的追求。这里的“壶园剪烛”、“金和玉诎”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细致和严谨。
第十句“或托变调吐慷慨,青雹掠地丹霓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追求。这里的“青雹掠地”、“丹霓垂”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自然美和情感美的融合。
第十一句“离骚精血史迁骨,后有祖龙安能灰?”,诗人通过对屈原、司马迁等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精神追求和历史责任感的追求。这里的“离骚精血”、“史迁骨”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崇高使命。
第十二句“自来蹈古必龉俗,取怀可证今其谁?”,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创新与传统的关系的思考。这里的“自来蹈古”、“必龉俗”、“取怀可证”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第十三句“想不得已寄缋画,还即至默存萭规”,诗人通过对绘画和竹节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思考。这里的“不得已”、“至默存”、“萭规”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的艺术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平衡和追求。
第十四句“草堂四牖拓空洞,山络蜿蜒林抱回”,诗人通过对草堂和山水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这里的“草堂四牖”、“山络蜿蜒”、“林抱回”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的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的细腻描绘。
第十五句“晓喧夕籁肃虫鸟,空翠若渌澄须眉”,诗人通过对晨光和夜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里的“晓喧夕籁”、“空翠若绿”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第十六句“翛然引领旷然得,太宇示妙非筌蹄”,诗人通过对自由飞翔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自由精神和想象力的追求。这里的“翛然引领”、“旷然得”、“太宇示妙”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和审美追求。
第十七句“燮也学诗苦钝拙,内养未粹惭木鸡”,诗人通过对自我反思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技巧和修养的追求。这里的“燮也学诗”、“苦钝拙”、“内养未粹”等词, 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自我提升和诗歌创作中的技巧运用的深刻思考。
第十八句“披图何啻授微旨,愿扫腐粺培新荑”,诗人通过对翻阅书籍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知识和智慧的积累和对新思想的渴望。这里的“披图”、“授微旨”、“培新荑”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知识和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对新思想的渴望。
第十九句“感书长句蘸浪墨,花影落研元云飞”,诗人通过对书写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中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追求。这里的“感书长句”、“蘸浪墨”、“花影落研元云飞”等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中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的细腻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创作过程中情感表达、技巧运用、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追求和坚持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