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饱未为德,一饿生怨嗟。
握粟豢众乌,扰扰宁有涯。
本以螳捕蝉,乃效蚿怜蛇。
雨露滋枯薪,何年见其花?
冯暖亦妾妇,讵足齐人夸?
东纬房星昏,在厩无名騢。
托喻二章 其一
- 一饱未为德,一饿生怨嗟。
- 握粟豢众乌,扰扰宁有涯。
- 本以螳捕蝉,乃效蚿怜蛇。
- 雨露滋枯薪,何年见其花?
- 冯暖亦妾妇,讵足齐人夸?
- 东纬房星昏,在厩无名騢。
【注释】:
- 一饱未为德:吃饱了还不知足,就不算真正的德行。
- 握粟:拿着粮食喂养乌鸦。比喻不劳而获,无所作为。
- 扰扰:纷乱、不安。形容人心惶惶或局势动荡不安。
- 螳捕蝉:比喻不知进退、盲目行动。
- 蚿怜蛇:比喻不懂得同情他人。
- 雨露:指恩泽、恩惠。
- 何年见其花:什么时候能看到它开花结果。比喻希望渺茫。
- 冯暖:古代一种用牛马的毛皮制作的衣物。比喻贫寒或卑贱。
- 齐人夸:齐国人喜欢吹嘘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这里比喻自夸。
- 东纬房星昏:东方的房宿星出现黄昏现象。
- 在厩无名騢:厩中没有名贵的马匹。
【译文】:
吃饱之后还贪得无厌,就会招来怨恨;拿着粮食喂养乌鸦,却不知道满足,这是多么的混乱啊。本意是想捉到螳螂来吃掉蝉,结果却是螳螂被蛇咬死;就像雨水滋润着干枯的树木,但是何时能够让它开花结果呢?像那些只知道享受温暖,而不自知的人,又怎么值得我们去称赞呢?当东方的房宿星出现黄昏的景象时,厩中的马匹却显得并不出众。
【赏析】:
这首诗是托喻诗的一种形式,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世态人情的观察和思考。
第一句“一饱未为德”表达了诗人对于贪婪的看法,认为仅仅为了吃饱而不知足,就不算真正的德行。第二句“一饿生怨嗟”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贪婪带来的后果,当人们饥饿的时候,会抱怨和嗟叹。第三、四句“握粟豢众乌,扰扰宁有涯”进一步描述了这种行为所带来的混乱局面,手中握着粮食却不自知地喂养乌鸦,使得局势变得混乱不堪。第五、六句“本以螳捕蝉,乃效蚿怜蛇”则是诗人的感慨,他们模仿螳螂捕捉蝉的方式,却最终成了被蛇咬死的结果,比喻了那些自以为聪明但实际上却是愚蠢的行为。第七、八句“雨露滋枯薪,何年见其花?”则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如同雨水滋润着干枯的树木,希望能够看到它开花结果一样,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九、十句“冯暖亦妾妇,讵足齐人夸?”则是对那些只知道享受温暖而不知自省的人的讽刺,他们就像是妾妇一样,虽然享受着温暖的待遇,但却不值得我们去称赞。第十一句“东纬房星昏,在厩无名騢”则是诗人对世态人情的独特见解,东方的房宿星出现黄昏的景象,厩中的马匹却显得并不出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