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曦照帏室,尘薄散宿昏。
引杯试春酌,盎然得微醺。
众荄藐含绿,生理足内存。
妷霭在空阔,触处寓欢欣。
化尔沈愤气,还诸浩荡仁。
行歌满衢市,谁非羲皇民?
【注释】
立春:古代节气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2月4日或5日开始。“立”,是开始之意。“春”指春天。“晓起”,早晨起来。
桑曦:阳光。“桑”指桑树,古人以为桑树能辟邪。
帏室:帐幕、室内。帏,用丝织品做的一种帷幕。
尘薄:尘垢轻浅,这里泛指微光。“薄”同“渺”。
散宿昏:消散的夜幕。“散”同“褪”,“宿昏”指夜晚的暗淡。
引杯:举杯。
盎然:充满的样子。
荄(gāi):草木初生的嫩芽。“荄”通“荄”,草的初生部分。
生理足内:生命力充实在身体内部。“生理”本义指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这里指生命力。“足内”即充满体内。
妷(lù)霭(ǎi):云雾。“妷”同“缭”,环绕;“霭”同“蔼”,云气。“空阔”指空旷的地方。
化尔:使您。
沈愤气:郁闷之气。
还诸:归还给。“诸”同“之”,代词,指自己。
行歌满衢市:行走歌唱遍布大街小巷。
谁非:难道不是。“谁”同“孰”,“非”否定词,表示反问的语气。
羲皇民:指百姓。“羲皇”指上古时代的帝王伏羲氏、神农氏等圣明的君主,这里指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立春之日晨起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在春天到来之际的愉快心情。首句写春光照耀室内,次句写室内的昏暗已逐渐消失。第三句写自己举杯饮酒,酒意盎然。第四句写花草树木的生机勃发,生命力充沛。第五句写云雾萦绕,无处不在,处处都有快乐。第六句写让郁闷之气消散,回归到广大天地之中。最后两句写自己的行为充满了喜悦之情,而百姓都是像伏羲氏、神农氏那样的圣明之君。整首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感人,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