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荐秋凉染碧埃,夕云不桼桼娥台。
兰苕枯尽葳蕤叶,剩有啼蛄吊月来。
诗句原文:
罗荐秋凉染碧埃,夕云不桼桼娥台。
兰苕枯尽葳蕤叶,剩有啼蛄吊月来。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姚燮的作品《扇影词》第三十八章中的第三十六节。姚燮,字梅伯,号复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来展现其艺术魅力。本诗通过对秋季景象的细腻捕捉,展示了一幅深具意境的画面,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 诗句释义:“罗荐秋凉染碧埃”指的是秋天的凉意使大地呈现出一片翠绿的颜色,如同罗帐般铺展在地面上。“夕云不桼桼娥台”形容傍晚时分的云彩仿佛轻拂着月亮的平台,既朦胧又神秘。而“兰苕枯尽葳蕤叶”,则描绘了兰花已经凋零,只留下枯萎的叶子随风摇曳的场景。“剩有啼蛄吊月来”表达了尽管万物凋零,但仍有蟋蟀在夜幕下鸣叫,为寂静的夜晚增添一丝生动与活力。
- 情感表达: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季节变换中的景象描绘和声音描写,诗人不仅传达了自己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哀愁和思索。
- 语言艺术:姚燮的用词精炼而富有画面感,如“夕云”、“娥台”、“兰苕”、“啼蛄”,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姚燮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罗荐”(罗帐)与“碧埃”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秋天的色彩特点,又增添了一份凄清之感;“夕云”与“娥台”则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景物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时间和空间流转的深刻感悟。
姚燮通过这组诗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能,更深入地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种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去捕捉生活中的瞬间美景的能力,使他的诗歌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