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荔搴兰赋大招,天难诘问命谁料。
一生但倚冯暖铗,九市都思伍员箫。
山狖可仙遭橡饵,天云无蒂作棉凋。
燕台稿藉千金骨,未遇韦支总不骄。
【注释】
“撷荔搴兰赋大招”:采摘荔枝和兰花,为《大招》赋辞。
“天难诘问命谁料”:上天也难以追问命运是谁安排的。
“冯暖铗”:指冯谖(字子高,孟尝君门下食客),以剑自喻。
“伍员箫”:指伍子胥吹箫。
“橡饵”:橡树果实。比喻人被害,如树上的果实被砍掉。
“天云无蒂作棉凋”:天上飘来的云彩没有根蒂,就象棉花一样落下了。比喻人的死。
“燕台稿藉千金骨”:在燕台写作,用千金的骨头作纸,写诗作文。形容穷困潦倒。
“未遇韦支总不骄”:如果还没有遇到像韦生这样的知己,总是不骄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张孝廉际亮的四首诗中的第二首。张际亮,字子高,号雪亭,明末清初学者,有《雪亭集》。
此篇前四句是第一段,写张际亮之为人及他的遭遇。
首句写张际亮善于采撷名花,吟咏《大招》。这里说他是个会做文章的才子。次句说他虽能吟诵《大招》,但命运却由不得他自己。“冯暖铗”,典出《战国策·齐策》中冯谖为孟尝君所荐,因贫居薛而“长铗成空”。后用以表示人的命运不由自主。第三句说,张际亮一生只靠冯谖一样的侠士来扶持他,所以才能在社会上立足。第四句说,因为冯谖曾为孟尝君效力,所以人们常常思念他;又因为冯谖曾为孟尝君出主意,所以人们也很想念他。
五至八句是第二段,写张际亮之遭遇及其对朋友的态度。
“山狖”(yòu)可仙,指人因祸得福。“橡饵”是指人因祸而死。“天云”是比喻,暗指张际亮已死于非命。
第九句说,燕台草稿都寄托在一张白骨上。“燕台”,指汉苏武牧羊之地。《汉书·苏武传》:“武常为匈奴中行说,有口辩。”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苏武,字子卿,雁门人。”苏武在北海时,常把书札放在袍袖里,以便在公余阅读。这里说,张际亮也是把生命寄托在一张白骨上。最后两句,写张际亮对友人的态度。他虽然在世时很受人们的敬重,但如果没有遇到像自己这样知心的朋友,还是会感到孤独。如果还没有遇到像韦生这样的知己,总是不会骄傲的。
全诗表达了作者与张际亮之间的友谊和对他的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