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心明月大刀头,凄绝关山戍鼓秋。
铙吹未翻春柳曲,霜巢重激夜乌愁。
危墙湿土谁封蚁,密汊闲波自泛鸥。
奕奕大宗天子翰,尚闻屯甲在苏州。
【解析】
题干所给为七言律诗的首句。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然后,注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最后,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正月杪明州”,交代时间、地点,“纪事”即记事。此联中,“军心明月大刀头”一句用典,“明月”代指军队,“大刀头”代指将士,意谓在明月下,大刀如头,形象地描绘出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和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凄绝关山戍鼓秋”,这两句是说,在秋天的关山之上,听到戍楼里传来的鼓声,令人感到凄凉悲壮。“未翻春柳曲”,意思是没有吹起春天的曲子,“春柳曲”指的是《折杨柳》之歌。“霜巢重激夜乌愁”,这两句是说,霜打的巢穴被惊飞的鸟儿再次振动着发出哀鸣,表达了对士兵的关切之情。“危墙湿土谁封蚁”?这是说,危墙之上的湿泥上爬满了蚂蚁,是谁在上面封了一层土呢?“尚闻屯甲在苏州”,意思是听说还有军队驻扎在苏州。
【答案】
译文:
正月的傍晚我在明州记事,三叠秋兴韵写八章其中的六章;军心昂扬如同明月照耀的大刀头,听到关山上的号角声而心生凄绝之感。没有吹起春天的曲子,霜打后的巢穴被惊飞的鸟儿再次振动着发出哀鸣。危墙上潮湿的泥土上有谁在上面封了一层土呢?听说还有军队驻扎在苏州。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34年(唐文宗开成七年)正月。诗人以“纪事”为题,借咏史抒怀,抒发对国家民族的担忧。
开头两句“军心明月大刀头,凄绝关山戍鼓秋。”写将士们昂扬的情绪和战斗的豪情。月照大刀,象征着战士们高昂的士气。关山戍鼓之声使人产生悲凉之感,因为这是战乱年代的象征。颔联“铙吹未翻春柳曲,霜巢重激夜乌愁。”描写士兵们在寒冷的夜晚仍然坚守岗位。尾联“奕奕大宗天子翰,尚闻屯甲在苏州。”“尚闻屯甲在苏州”的意思是听说还有军队驻扎在苏州。诗人通过这两句表现出了对国家的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