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夜狼烟缭四山,蚩尤旗卷大河间。
待摧交阯安铜柱,悔泄春风度玉关。
有饷已穷千户粟,何辞上慰九重颜?
燕然勒字非侥幸,投笔吾思定远班。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高启创作的《题金陵城楼》,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诗句释义

  1. 肃夜狼烟缭四山,蚩尤旗卷大河间。:肃夜时分,狼烟四起,映照着四周的群山;蚩尤的大旗在黄河之旁卷起。
  2. 待摧交阯安铜柱,悔泄春风度玉关。:期望摧毁交趾的叛乱,安定铜柱,悔恨未能阻止春风渡过玉关。
  3. 有饷已穷千户粟,何辞上慰九重颜?:已经耗尽了一千户人家的粮食储备,何必推辞,只求能够安慰皇帝陛下的容颜。
  4. 燕然勒字非侥幸,投笔吾思定远班。:用燕然勒石记功来显示自己的志向,并非侥幸之事。放下笔杆的时候我思考如何能够在边疆立功。

二、译文

在深夜里,狼烟四起,映照着周围的群山;蚩尤的大旗在黄河之旁卷起。
期待着摧毁交趾的叛乱,安定铜柱,悔恨没有阻止春风渡过玉关。
已经耗尽了一千户人家的粮食储备,何必推辞,只求能够安慰皇帝陛下的容颜。
用燕然勒石记功来显示自己的志向,并非侥幸之事。放下笔杆的时候我思考如何能够在边疆立功。

三、关键词注释

  • 肃夜:夜晚,肃静无声。
  • 狼烟:古代报警信号,此处比喻战争或混乱。
  • 蚩尤旗: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旗帜,蚩尤为南方蛮族首领。
  • 安铜柱:稳固北方边疆,象征国家统一。
  • 春风度玉关:形容春风如细雨般柔和地穿越关口,比喻国家的繁荣与和平。
  • 九重颜:指皇帝陛下的面容,也泛指朝廷。
  • 燕然勒字:古代的一种刻石记功的方式,这里用来比喻立下大志。
  • 定远班:指边远地区的军队,常指边疆军队。

四、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明初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下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描绘战争与和平的场景、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以及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和坚定信念。诗中透露出一股豪情壮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为国家安定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