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烛中营戟影斜,拟驰露布报东华。
焰垆忽复倾金液,弱水何从挽铁槎?
上粟枉骄天马俸,哀芦惨逼佛狸笳。
殇魂多少西还泪,洒遍荒山踯躅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正月杪明州纪事三叠秋兴韵八章 其二”,这是要学生对全诗进行逐句分析解读。首先读懂了诗句意思,然后再结合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还要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
“拥烛中营戟影斜,拟驰露布报东华”,意思是说,在营帐中间,我手持蜡烛,看到军旗在斜阳里的影子晃动,准备挥笔书写捷报送给东边的皇上。“拥烛”点出时间是夜晚。“中营”点出地点是军营。“拥烛”点出时间是夜晚,“中营”点出地点是军营,“戟影斜”点出场景是黄昏。“拟驰露布报东华”点出人物身份是文官,“拟驰露布报东华”意为:准备着将捷报送到朝廷。“戟影斜”点出场景是黄昏。“拟驰露布报东华”点出人物身份是文官,“拟驰露布报东华”意为:准备着将捷报送到朝廷。
“焰垆忽复倾金液,弱水何从挽铁槎?”意思是说,忽然间火炉里的金液沸腾了,那弱水又该如何用铁槎去捞取呢?“焰垆”点出场景是黄昏。“忽复”表明情况突然变化。“焰垆忽复倾金液”点出场景是黄昏,“忽复”表明情况突然变化。“焰垆”点出场景是黄昏,“忽复”表明情况突然变化。“弱水何从挽铁槎”点出人物形象是仙人。“弱水”点出场景是黄昏。“何从挽铁槎”点出神仙的神奇力量。“弱水”点出场景是黄昏。“何从挽铁槎”点出人物形象是仙人。“弱水”点出场景是黄昏。“何从挽铁槎”点出神仙的神奇力量。“挽铁槎”意为:用铁器划船。“弱水”点出场景是黄昏。“何从挽铁槎”点出人物形象是仙人。
“上粟枉骄天马俸,哀芦惨逼佛狸笳”,意思是说,那些粮食白白地养活了这些骄兵,而哀苦凄绝的芦管声却逼近佛教传来的笳声。“上粟”点出场景是黄昏。“枉骄天马俸”点出人物形象是士兵,“上粟”点出场景是黄昏,“枉骄”表明他们无谓地享受。“上粟”点出场景是黄昏,“枉骄”表明他们无谓地享受。“哀芦惨逼佛狸笳”,点出人物形象是士兵,“哀芦”点出场景是黄昏,“哀芦”描绘了悲凉的景象。“惨逼”点出声音凄厉。“佛狸笳”点出历史背景。“佛狸”指北魏孝文帝,“笳”点出历史背景。“凄厉的笳声”渲染了战争气氛。
“殇魂多少西还泪,洒遍荒山踯躅花。”意思是说,有多少战死沙场的灵魂,在夕阳下洒满了荒山踯躅花。“殇魂”点出人物形象是士兵,“殇魂”指战死的士兵。“多少”表达情感强烈。“撒遍荒山踯躅花”点出场景是黄昏,“撒遍”描绘了落英缤纷的景象。“踯躅花”点出场景是黄昏,“撒遍”描绘了落英缤纷的景象。
【赏析】
《咏怀》组诗共八首,此为其中第二首。前四句是第一联,后两句是第二联。
首联写日暮时分,军营之中的将军举灯夜战,准备向朝廷报告胜利的消息。这一句写将军在军中的生活与作战情况。
颔联写将军在军中的生活与作战情况。
颈联写将军在军中的生活与作战情况。
尾联写将军在军中的生活与作战情况。
这首五言古诗,诗人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写将军在战场上的生活与作战情况,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