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水是天光,三十六陂云水乡。
乱柳分枝明藕泛,饥凫垂翮隐渔梁。
崩堤草涨深泥黑,古庙枫烟大纛黄。
四岸如奁环浩浩,一舟一叶水中央。
【注释】
(1)甓社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因唐代名将李愬驻军在此而得名。
(2)陂(bēi):水边地,指池塘或湖泊。
(3)天光:天空的光芒。
(4)三十六陂:相传庐山有三十六个大小不同的山坞,故有此称。
(5)分枝明藕泛:柳树的枝条在风中摇曳,像浮萍一样随波荡漾。
(6)饥凫(fú):野鸭。
(7)垂翮(hé):鸟的羽毛垂下来。
(8)渔梁:水边的桥梁。
(9)崩堤:堤岸崩塌。
(10)草涨深泥黑:草木茂盛使得泥土变得很深,颜色发黑。
(11)枫烟大纛(dào):大旗随风飘动,像红色的烟雾。
(12)奁(lián):镜子,这里借指湖面。
(13)一舟一叶:小船。
【赏析】
《甓社湖二章其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此诗写景生动,意境开阔,富有情趣,是其咏物小诗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不知是水是天光,三十六陂云水乡”写湖光水色,令人产生遐想。“三十六陂”,指庐山一带众多的水潭、池塘和湖泊,“云水乡”即指水乡景色。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把庐山上的三十六个大小不等、高低错落的水潭、水塘描绘得如云似雾,迷蒙一片,使人感到宛如进入仙境。
颔联“乱柳分枝明藕泛,饥凫垂翮隐渔梁”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乱柳分枝”写柳丝在春风中舞动,好像柳条被风吹散而分开;“分枝”二字既形象又准确,突出了柳条细长的特点。“明藕泛”则写荷叶随波逐流,仿佛浮萍一样在水面漂荡。“饥凫垂翮”写野鸭在湖中觅食;“垂翮”即鸟张开翅膀的样子,比喻野鸭在水中畅游时展翅飞翔的姿态。“隐渔梁”则写水鸟在水梁下潜泳觅食。“隐”字写出了水禽自由自在,与水相亲的情景。
颈联“崩堤草涨深泥黑,古庙枫烟大纛黄”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崩堤”是指湖堤发生崩塌,“草涨”、“泥黑”形容湖水上涨,草木茂密,泥土变黑。诗人抓住细节,写出了当时的情景。“枫烟大纛黄”则是对古庙的描述,诗人通过想象,用“枫烟”和“大猷(zhòu)”来描绘出一种苍茫浑厚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景物的观察和想象,表现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尾联“四岸如奁环浩浩,一舟一叶水中央”写湖面景色。“四岸如奁”形容湖岸曲折回环,如同镜子一般,映照出了四周的风景。“环浩浩”则表现了湖面的辽阔无边和宁静安详的景色。“一舟一叶水中央”则通过船儿在湖面上悠然自得地航行,进一步渲染出湖面的宁静气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庐山三十六陂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