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山天际障危楼,驺国云中冠上州。
封豕军门通次室,飞狐饷道越闾邱。
乱烟掠树遥青碎,晚日当尘大赤浮。
海上书生来驻马,空将遗事说文侯。

【注释】:

东滩题壁:在东滩(今江西九江)的崖壁上题诗。

凫山: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天际障危楼,鹜山高耸入云,如天边一道屏风,挡住了远方的高楼大厦。

驺国:古国名。《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封泰山时有黄衣童子御车导从,自称“驺虞”之神,后人因以为瑞应。云中冠上州:即指“封君之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封禅后,在山上建祠庙,立坛祭,并刻石颂扬封禅功德,此为“封君之山”。

封豕军门:指封君山。通次室:通达道路。通达道路是通往封君山的唯一通道。

飞狐饷道:飞狐关道,指通往飞狐山的道路。越闾邱:越过闾丘。

乱烟:迷蒙的烟雾。掠树遥青碎:迷蒙的烟雾随风飘动,掠过树林,远看像青翠的碎片。

晚日:傍晚时分的太阳,当尘大赤浮:夕阳如火,映红了整个大地。

海上书生:泛指诗人自己,海上指庐山,因为诗人曾在庐山居住过。驻马:停马。

文侯:这里指汉代的丞相魏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临庐山,观山望水时所做,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首联写诗人登上鹳雀楼后所见之景。“东滩”,即东岸的滩地。“题壁”,是写在岸边的崖壁上题写的诗句。诗人登上鹳雀楼,远瞻东方,只见那层峦叠嶂、云雾缭绕的鹜山横亘于天地之间。诗人以一“障”字形容鹜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鹜山高峻突兀的气势和雄奇壮观的景象。而“天际”二字,又进一步烘托出鹜山的高峻与突兀。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由鹜山转向赣江,点明了自己的立足点。“驺国云中冠上州”,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天际之中,有座巍峨的城池——封君山,如同天上的云朵一般,高踞于赣江之上。这两句既写了眼前的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颔联紧承颈联而来,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所看到的景物。“封豕军门通次室”,“封豕军门”是说通向封君山的唯一通道,也就是通向封君山的必经之路。“次室”则指的是通往这座山的路径。“飞狐饷道越闾邱”,“飞狐饷道”指的是飞狐关道,也就是通往飞狐山的道路,而“越闾丘”则是指越过了闾丘。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道路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条通往封君山道路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诗人的视线又转移到了眼前的景象。“乱烟掠树遥青碎”,意思是说那些迷蒙的烟雾随风飘动,掠过了树林,远远看去就像青翠的碎片一样。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烟雾缭绕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晚日当尘大赤浮”,意思是说傍晚时分的太阳犹如一团烈火般炽热,将大地照得通红一片。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夕阳图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金色的阳光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温馨。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鹳雀楼上所作之诗,也是他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海上书生来驻马”,这里的“海上”指的是庐山,因为诗人曾在庐山居住过。“书生”则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称呼,表示诗人是一位饱学之士。“驻马”,则是停下了马来欣赏风景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在庐山上驻马下来,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空将遗事说文侯”,这里的“文侯”同样指的是汉代的丞相魏相,意思是说诗人只是空谈一些过去的事情,却无法用言辞来形容他对文侯的敬仰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遗憾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才情与气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