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乳娇雏怯易惊,悄垂疏箔掩疏檠。
浅杯难破深宵寂,一蟀能催露竹声。
叶尽风欺群木瘦,潮回月碇大江平。
好持寸念归沈漠,马磨牛衣有夙生。
【注释】1. 索乳娇雏:指妻子哺养小儿子,动作娇美。2. 悄:安静的样子。3. 疏箔:稀疏的纱网。4. 疏檠:即明灯。5. 浅杯难破:意谓饮少醉微。6. 一蟀能催:蟋蟀鸣叫声能使人起兴。7. 叶尽风欺:叶子落尽,秋风袭来。8. 潮回月碇:潮水退去后,月亮倒映在江中。9. 沈漠:沉静、寂寞。 10. 马磨牛衣有夙生:比喻妻子对小儿子的养育之恩。
秋夜示病妇
索乳娇雏怯易惊,悄垂疏箔掩疏檠。
浅杯难破深宵寂,一蟀能催露竹声。
叶尽风欺群木瘦,潮回月碇大江平。
好持寸念归沉漠,马磨牛衣有夙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病妻的深情和愧疚,以及对自己未能尽孝的遗憾。整首诗通过描绘病妇的生活场景和她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深眷恋和责任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的第一句“索乳娇雏怯易惊”,描绘了病妇在家中抚养年幼的儿子的场景。她为了孩子日夜操劳,却因身体虚弱而显得有些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惊吓。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妻子对子女的关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她辛劳的同情和感慨。
第二句“悄垂疏箔掩疏檠”,则进一步描绘了病妇在夜晚为孩子喂奶的情景。她的小心翼翼,仿佛怕惊动了沉睡中的婴儿,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让人感受到病妇的温柔与善良。
第三句“浅杯难破深宵寂”则是对诗人自己饮酒消愁的描述。他虽然试图用饮酒来麻痹自己,但酒并不能真正驱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浅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脆弱和无助,而“深宵寂”则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第四句“一蟀能催露竹声”则转换了主题,由诗人自身的感受转向了自然景象。蟋蟀的鸣叫声似乎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得整个夜晚都充满了诗意和韵味。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随后,第五句“叶尽风欺群木瘦”则描绘了一片萧瑟的景象。随着树叶的凋零,风势愈发猛烈,使得周围的树木都显得格外枯槁。这里的“叶尽”和“群木瘦”共同营造出了一种荒凉冷清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
第六句“潮回月碇大江平”,则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潮水渐渐退去,月光倒映在江面上,使得大江显得格外平静。这里的“大江平”不仅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安宁。
第七句“好持寸念归沉漠”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愧疚和思念之情。他想要用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却无法完全传达出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沉漠”既指妻子的沉静与寂寞,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最后两句“马磨牛衣有夙生”则以马磨和牛衣作为象征物,寓意着妻子对家庭的贡献和付出。这些物品虽然平凡,但却承载着夫妻二人共同生活的痕迹和回忆。这里的“夙生”既指妻子的辛勤劳动和付出,也暗示了诗人对妻子的感恩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