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楚灵均,骚歌托美人。
楠篁非故树,湘沅已残春。
讵谓欢如结,端教恨有因。
顾同千日醉,世事总非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的《同孙日萱沈肇熙吴大田厉云官小集裁杏馆四章 其二》。全诗如下:
座上楚灵均,骚歌托美人。
楠篁非故树,湘沅已残春。
讵谓欢如结,端教恨有因。
顾同千日醉,世事总非真。
注释与赏析:
- 座上楚灵均 - 此句引用屈原,屈原在《离骚》中自称“楚灵均”。
- 骚歌托美人 - “骚”是指屈原的《离骚》,这是一篇长篇的抒情诗。屈原通过这种风格的歌曲表达他的情感和理念。
- 楠篁非故树 - “楠”是一种珍贵的硬木,“篁”指竹林。这里的“非故树”可能指的是不是原来生长的地方。
- 湘沅已残春 - “湘”和“沅”都是中国湖南境内的河流。这句诗表达了春天已经过去,万物凋零的意思。
- 讵谓欢如结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快乐就像结了一样,但最终也是会消散的。
- 端教恨有因 - “端教”可能是“毕竟”或“终归”的意思。这句表明所有的欢乐都有一定的原因和根源。
- 顾同千日醉 - 这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也经历过长时间的醉酒。
- 世事总非真 - 整首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认为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值得过于执着。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一次宴会上的即兴之作。诗人通过对屈原的《离骚》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世间纷扰的无奈。诗中的“湘沅已残春”和“世事总非真”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而“讵谓欢如结”则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快乐的短暂和虚幻的认识。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杨万里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