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醒闻乱叶,犹道是哀笳。
起拓西窗坐,思持北斗斜。
渔台明独火,巡柝警群鸦。
众象归元寂,徒凭望眼赊。

注释:

  1. 赁百梁桥南杨氏屋:租住位于百梁桥南面的杨氏房屋。
  2. 移家寓居杂述十三章:这是一首名为《杂述十三章》的作品,作者在诗中记录了自己搬迁到新居后的所见所感。
  3. 其十一:这是第11章,即这首诗的第十一节。
  4. 睡醒闻乱叶:醒来时听到树叶被风吹得乱糟糟的声音。
  5. 犹道是哀笳:还以为是悲哀的胡笳声。
  6. 起拓西窗坐:起身走到西边的窗户前坐下。拓,指推开、拉开的意思。
  7. 思持北斗斜:想着手持北斗星(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工具)倾斜地看。
  8. 渔台明独火:渔台上只有一盏明灯。
  9. 巡柝警群鸦:巡视守卫的哨兵发出警告信号让群鸦飞走。
  10. 众象归元寂:众多的事物回归到了本源的平静。
  11. 徒凭望眼赊:只能凭借遥望的眼睛来想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搬家后,在新居中的所见所感。从字面上看,诗人似乎在描绘自己居住环境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然而,通过逐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实际上蕴含了更深的哲理。
    首句“赁百梁桥南杨氏屋”,描绘了诗人的新住所——一座位于百梁桥南面的杨氏房子。这里的“赁”字,意味着租赁或借住,暗示了诗人对于新居的陌生和不适应。同时,“梁桥南”也暗示了诗人的新居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移家寓居杂述十三章”表明了诗歌的主题。这里的“寓居”指的是居住和生活,而“杂述”则意味着诗人在这里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这两句构成了诗歌的主体部分,为后续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第三句“其十一”,明确了诗歌的章节序号,即第11章。这一句也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它引出了接下来的诗句。
    第四句“睡醒闻乱叶”,描写了诗人醒来时的情景。这里的“乱叶”既形容了树叶被风吹得杂乱无章的样子,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混乱和不安。同时,“闻”字也暗示了诗人的听觉感受,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氛围感。
    第五句“犹道是哀笳”,则是对第四句的具体解释。诗人醒来时,不仅听到了树叶的声音,还误以为是哀婉的胡笳声。这里的“道”字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猜测,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环境的不熟悉和不适应。
    第六句“起拓西窗坐”,描述了诗人起身走向西边窗户坐下的动作。这句诗既展示了诗人的行动轨迹,也暗示了他的内心状态——他正在寻找一个更加舒适的休息位置。
    第七句“思持北斗斜”,则是对第六句的具体解释。这里的“持”表示握着、把握的意思,而“北斗斜”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他试图用北斗星来指导自己前行的方向,但内心却感到迷茫和彷徨。
    第八句“渔台明独火”,描绘了渔台上只有一盏明亮的灯火。这里的“渔台”既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象征着孤独和寂寞。而“明独火”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第九句“巡柝警群鸦”,描述了守卫巡逻时发出的警报声。这里的“柝”是一种用于看守门户的工具,而“警群鸦”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外界安全的担忧。他担心自己的住所会受到侵犯,就像鸟儿受到威胁一样。
    第十句“众象归元寂”,则是对第九句的进一步解释。这里的“众象”既是指众多的物体,也包括诗人内心的纷扰和烦恼。而“归元寂”则意味着这些纷扰和烦恼最终都将归于平静和安宁。
    最后一句“徒凭望眼赊”,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性描述。这里的“望眼赊”意味着诗人只能依靠远处的眼光来想象自己的住所和周围的环境。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但现实的环境却让他感到无奈和失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新居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也让我们思考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