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洒微雨,转减昨宵凉。
鸟拂乱叶堕,蛩依老藓香。
城阴入湖气,檐色出天光。
结坐不邀客,近吾于世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同时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的感情。此题要求对诗句的理解赏析,注意关键词“微雨”“暮秋”“转减”“昨宵凉”等,然后抓住这些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最后分析概括作答。

译文:

暮秋时节细雨绵绵,天气转凉了些许。

鸟儿掠过枝头乱飞落叶,蟋蟀依偎在潮湿的苔藓中发出幽香。

城阴映衬着湖面水汽,天色透出云层,阳光明亮。

结伴而坐不邀请客人,近我者便忘记了世俗之烦忧。

注释:①微雨:小雨。②暮秋:晚秋。③转减:转冷。④昨宵:昨夜。⑤鸟拂乱叶堕:鸟儿掠过枝叶,落叶纷纷飘落。⑥蛩(qióng):蟋蟀。⑦老藓香:苔藓上长满了青草,有一股清香。⑧城阴:城郭的阴影。⑨天光:天空的光辉。⑩结坐:结为好友共坐一谈。

赏析:

首联写微雨初降,暮秋的气候已开始转寒。天气渐凉,人感到有些寒意,故说“转减”。这两句是第一联的重点,写景细腻入微。“微雨”二字写出了时令特点。“转减”,即渐渐减少之意,表明天气由暖渐凉的趋势。“昨宵凉”与“暮秋”相呼应,点明时序。

颔联承首联写景,进一步渲染氛围。“转减昨宵凉”,暗示天气转寒。“鸟拂乱叶堕”,写秋雨洒在树上、树枝上,树叶被打得纷纷落下。“蛩依老藓香”写小虫在潮湿的苔藓上爬行,发出幽幽的叫声,表现了秋天的寂静和萧瑟。

颈联写雨后所见景象。“城阴入湖气”,写雨水滋润了城郭的阴气,使之流入湖中。“檐色出天光”,写雨后的阳光透过云霞照射到屋檐上,显得分外明亮。这两句写雨后晴空万里的情景。“入”、“出”两字用得巧妙,将自然现象写得形象生动。

尾联写诗人与友人共度时光,忘却世俗之烦恼。“结坐不邀客”,诗人邀请朋友一起坐下聊天,没有去邀请其他客人。“世忘”,即忘却世间的名利、地位等世俗之事。“于世忘”,即忘记世间的纷扰。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深秋时节雨后图,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与友人共享闲适之乐的生活情趣。全诗语言清新淡雅、含蓄委婉,给人以宁静和谐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