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
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
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
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

【注释】

佛顶山:位于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海拔4000米。

已觉诸峰下:已经觉察到众山峰在脚下的景色了。已觉,察觉、感知;诸峰,众多山峰。

身还耻雁高:我尚且感到自己不如雁那样高。身还,尚且,表示自谦。耻,羞愧、惭愧。雁高,比喻自己的地位或才能不如他人。

规中天有尽:规中,规中矩,指法度、规矩。

象外劫谁逃?:象外,指佛教禅宗的“不立文字”,认为文字是语言和思想的边界,不能表达一切。这里用来形容佛祖所讲的法门超越世俗语言和思想的境界。

蓬弱仙之宅:蓬弱,指蓬草,蓬草是柔弱的东西。仙之宅,仙境中的居所。

风波逝者慆:风波,比喻世事变迁不定,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逝,消逝、逝去。慆,音同“涛”。

人间无坦地:人间,指人世间。坦地,平坦的地方。

几辈息尘劳?:几辈,多少代。息,平息。尘劳,尘世的烦恼。几辈,多少代。息尘劳,消除尘世的烦恼。

鉴赏:

此诗为五律,首句起得突兀,次句承上启下,三、四句写景抒情,末联抒发感慨,全诗意境深远,风格清幽脱俗。

这首诗写于诗人隐居期间,表达了他对于世俗功名的淡泊与超然。首联“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写出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薄。他已经察觉到众多山峰在他的脚下,而他自己却还像雁一样高耸入云。这里用了两个对比,一是他与众多山峰相比,二是他与雁相比。这两个对比既表现了他的高傲与自信,也表现出他的谦虚与谦逊。

颔联“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进一步展开对世俗功名的看法。他认为,天地之间的法则是有限的,就像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有始有终一样(规中天有尽);而宇宙间的万物生死轮回是无法逃避的宿命(象外劫谁逃)。这两句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宇宙永恒的认识。他意识到,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无法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这种认识使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也使他更加超然物外。

颈联“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则通过描述神仙居住之地来表达他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他认为神仙的住处是蓬草搭建的简陋居所(蓬弱仙之宅),而神仙的生活却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风波逝者慆)。这里的“风波逝者慆”形象地描绘了神仙们的生活状态,他们面对世事变迁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始终保持着淡定从容的心态。

尾联“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则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他认为,人间没有平坦的土地供人们休息养性(人间无坦地),而人们为了摆脱尘世的烦恼需要不断地修行修炼(几辈息尘劳)。这里的“几辈息尘劳”意味着人们为了超脱尘世的烦恼,不断地修行修炼,以期到达理想的境界。这种追求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诗人所向往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佛顶山景色的描写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世俗功名的淡然处之、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精神追求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风格清幽脱俗,给人以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