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敛斜规,馀晖犹辨色。
暗牖此终日,俯起释书策。
巡檐风萧萧,坠叶动阶石。
群鸦得枝栖,复起噪林侧。
万物皆寓形,何者为主客。
追前信已愚,探后讵为适。
举首默无论,寒月偶清夕。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贾岛(779年—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人。早年与僧融相交,后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长江流域一带,晚年隐居长江边的石门山。贾岛的诗以五言律诗为代表,风格清淡,语言朴实,但构思精巧,章法谨严,有“孤雁出群格”之称。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夕怀
夕阳西下,西山的余光还能看出颜色。
昏暗的小窗里我整天地坐着,起身放下书卷。
巡行着屋檐边,萧索的风声在耳边呼啸,飘落的树叶触动了石头。
群鸦在树上找到了栖息之地,又惊叫着飞到林间。
万物都在大自然中寄托了它们的形态,谁是谁的主客?
追溯过去,我确实愚蠢;探索将来,又能怎么样呢?
抬头望着天空,无言可表。寒月当空,夜已将至。
译文:
夕阳西下,西山的余光还能看出颜色。
昏暗的小窗里我整天地坐着,起身放下书卷。
巡行着屋檐边,萧索的风声在耳边呼啸,飘落的树叶触动了石头。
群鸦在树上找到了栖息之地,又惊叫着飞到林间。
万物都在大自然中寄托了它们的形态,谁是谁的主客?
追溯过去,我确实愚蠢;探索将来,又能怎么样呢?
抬头望着天空,无言可表。寒月当空,夜已将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晚秋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首句“夕怀”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的感慨。接下来四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尤其是“暗牖此终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适应,也透露出了他对生活的淡泊和超脱。
诗中的“万物皆寓形,何者为主客”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存在的思考。他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在大自然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自己则是其中的过客。这种观念既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的最后一句“寒月偶清夕”,则通过夜晚的寒冷和月光的清冷,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这种情感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于理想、爱情或者人生的追求和失落。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首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