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定遥山水面青,垂杨不见钓舟停。
晚来忽唱桡歌去,疑载高人小洞庭。
【注释】
风定:风停。遥山水面青:远山和湖水都显得青色。垂杨不见钓舟停:垂柳已经没有影子了,钓船也不在岸边,说明小船已到湖中心去了。晚来忽唱桡歌去,疑载高人小洞庭:傍晚忽然传来划船的歌声,好像船上有人,我怀疑那船上的人是像《楚辞·渔父》里说的“心驾孤舟,吾将安之”那样高傲的人,他一定是乘着小船去小洞庭。小洞庭:指洞庭湖。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由张秋至汶上,途中所经之地,有美丽的山水,有美丽的风光,也有美丽的风景,因此,诗人不禁放声歌唱,抒发自己的情怀。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冬,时年王巩54岁,距他的死还有20多年时间。
首联写景,“遥山水面青”,遥即远,点明了地点,写出了天气晴朗的景象,远处的山和湖面上都是一片青翠的颜色。“垂杨不见钓舟停”,垂杨即杨柳,这里指岸边的杨柳。垂杨柳已经没有影子了,钓船也不在岸边,说明小船已到湖中心去了。这一句写出了景色的变化。
颔联写人,“晚来忽唱桡歌去,疑载高人小洞庭。”傍晚时分,忽然听见船上传来歌声,好像是有人在那里唱歌,我怀疑那船上的人是像《楚辞·渔父》里说的“心驾孤舟,吾将安之”那样高傲的人,他一定是乘着小船去小洞庭。“疑载高人”四字用得极妙,不仅把诗人想象中的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而且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高洁的隐者形象。
全诗到此结束,但诗人并未收住笔头,而是借景生情,又回到自己身边来了。“晚来忽唱桡歌去,疑载高人小洞庭。”诗人想象中的高士,就是他自己,而“疑载高人”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以自己作比,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和追求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