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堤俯石潭深,挈榼携筇更一寻。
月自峰头开碧宇,人于露下坐青林。
归樵寂寂时穿径,凉吹萧萧每入襟。
胜地良宵何所语,水流山峙总无心。
注释:八月十四日与胡冠海左叔固张禔乔秦楘共于双溪观月
万松堤俯石潭深,挈榼携筇更一寻。
月自峰头开碧宇,人于露下坐青林。
归樵寂寂时穿径,凉吹萧萧每入襟。
胜地良宵何所语,水流山峙总无心。
译文:
八月十四日,我与胡冠海、左叔固、张禔、乔秦楘在双溪观月。
万松堤俯瞰石潭深深浅浅,提酒持杖再走一遭。
明月从山峰上升起,照亮了碧蓝的天幕。
人们在露水中坐下,享受着清凉。
归来的樵夫们寂静无声,偶尔穿过小径。
清风吹来,总是吹动着我的衣襟。
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聊些什么呢?
只有江水奔流,山川屹立,一切似乎与我们无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友人一起在中秋之夜,赏月饮酒,欣赏美景的即兴之作。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万松堤俯石潭深,挈榼携筇更一寻”,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万松堤下,石潭深邃,诗人提着酒壶和筇竹杖再次游览。这里的“更一寻”暗示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期待。
第二句“月自峰头开碧宇,人于露下坐青林”,进一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明月从山峰之巅升起,照亮了碧蓝的天空;人在露水中坐下,享受着清凉。这里的“月自峰头开碧宇”形象地描绘了月亮高悬、光芒四射的景象,而“人于露下坐青林”则展现了人们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和谐。
第三句“归樵寂寂时穿径,凉吹萧萧每入襟”,表现了诗人对于樵夫们的观察与感受。虽然他们归来时寂静无声,但偶尔穿过小径;清凉的风总是吹拂过诗人的衣襟。这里的“凉吹萧萧”既写出了秋风的凉爽,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胜地良宵何所语,水流山峙总无心”,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呢?只有流水奔流,山川屹立,一切都显得那么遥远和漠不相关。这里的“总无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和淡然。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