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日已暮,策杖过柴门。
杨柳隔溪笛,桃花何处村。
古风看父老,揖客有儿孙。
兴尽归途晚,苍然烟水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然后根据注释和关键词来具体分析诗句的意思以及表达的情感,最后再进行赏析。“春光日已暮”意思是:春天的景色已经落山了。“柴门”是农村里一种简陋的门,用木棍、竹子等搭成,上面糊纸或木板,没有上锁。“杨柳隔溪笛”意思是:杨柳掩映着溪边传来的笛声。“桃花何处村”意思是: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哪个村庄?“古风看父老,揖客有儿孙”意思是:我观察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正在招呼着客人。“兴尽归途晚,苍然烟水昏”意思是:兴致完全没了,傍晚才回到家中。苍然烟水昏,天色已晚,暮霭沉沉。
【答案】
译文:
春天的景色已经落下帷幕了,拄着拐杖走过柴门。
杨柳掩映着溪边传来的笛声,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哪个村庄?
我观察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正在招呼着客人。
兴致完全没了,傍晚才回到家中,天色已晚,暮霭沉沉。
赏析:
此诗写诗人春游归来时所触景生情,由眼前之景想到故乡之景,抒发了诗人怀乡思归之情。全诗以“暮”字为纲,从时间入手,先写日暮而归;接着写夕阳西下时分,诗人看到的景象;最后写到夜幕降临,诗人的心情也由高兴转为愁苦。诗中“杨柳”、“桃花”、“烟水”等意象丰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江南水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