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知入云深浅,出云忘计山近远。
不辨人声与斧声,但闻啄木四山鸣。
枝叶斫多手欲坼,砺斧就觅涧边石。
老夫气力非少年,歇担时复赪两肩。
小儿作筐学折柳,路有遗金未解取。
析薪克荷不为苦,松柏埋人能活汝。
会稽太守坐厌贫,有薪不卖杀其身。
注释:
- 伐木:砍树。
- 知入云深浅:知道树木的高低。
- 出云:从云中走出。
- 忘计山近远:忘记了计算树木的远近。
- 不辨人声与斧声:分不清人的说话声和砍树声。
- 啄木:用嘴敲击树干寻找食物。
- 四山鸣:四周山上传来了声音。
- 斫多:砍得多。手欲坼:手指都要裂开了。
- 涧边石:山边的石头。砺斧就觅:磨斧找地方。
- 老夫:作者自谦之词,自称年老体衰的人。
- 气力非少年:气力不如年轻时好。
- 歇担:放下担子休息一下。时复赪两肩:时而又感到两肩酸痛。赪,同“赪”,指发红的意思。
- 小儿作筐学折柳:小孩子学着做筐去折柳枝。
- 路有遗金未解取:路边发现金币却没有捡起来。
- 析薪克荷:劈柴挑柴。不为苦:不觉得辛苦。
- 松柏埋人能活汝:松树和柏树埋掉别人却能使他们存活下来。
- 会稽太守:会稽郡的太守。坐厌贫:因厌倦贫困而犯罪。坐,因为。厌,讨厌。
- 有薪不卖:有木柴却不卖出去。
- 杀其身:因此被判处死刑。
赏析:
《伐木》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前四句描写诗人伐木的情景,表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后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
首两句写诗人上山、下山,一路走来,不知山有多高,树有多密,但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伐木。“入云深”,“忘计山”,表明诗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后两句写诗人在山林间穿行,听不到人声,只能听到斧头敲打树干的声音,只闻四处山林间的回声,仿佛整个山林都在为他的伐木工作伴奏。这两句以动衬静,写出伐木人劳作的艰辛。
第三至六句,通过伐木者的形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伐木者砍下许多枝叶,以至于双手都快要开裂了。他手持斧头,到涧边寻找可以磨斧的地方,准备歇息一下。这里的“涧边石”指的是山间的溪流旁的石头,用来磨斧,既实用又方便。诗人用“砺斧就觅涧边石”这一细节,表现了伐木者的勤劳和智慧。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反思。虽然年纪已大,体力不如从前,但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像年轻时一样,挥斧砍伐。同时,诗人也不忘关心他人,尤其是那些贫穷的人,他们的生活更加困苦,需要帮助。
这首诗通过描述伐木者的工作场景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困境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具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