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楼几处挂斜阳,萧飒风生夏月凉。
数点牛羊归欲暮,两三户口即成庄。
远山忽起边云黑,中夜愁看塞月黄。
倦客犹然兴不浅,残书细读倚胡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共四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全诗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色和生活来表达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句解释与分析:
戍楼几处挂斜阳,萧飒风生夏月凉。 - 这句描述了夕阳西下的景象,以及夜晚来临前的凉爽。”戍楼”指的是边关的瞭望塔,”几处”表示数量不多但依旧存在。”萧飒”形容风吹的声音,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夏月凉”则说明夏天的夜晚已经到来,气候开始转凉。
数点牛羊归欲暮,两三户口即成庄。 - 这里的”数点”指的是星星点点的牛羊,它们正在傍晚时分回家。”两三户”可能是指一些小村庄或家庭。”即成庄”表明这些地方已经开始形成一定的村落或社区。
远山忽起边云黑,中夜愁看塞月黄。 - 这句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特别是远处的山丘被乌云笼罩,形成了一片黑暗。”边云黑”可能指的是边防地区的天空情况,也可能是对某种神秘或不祥景象的描述。”中夜愁看塞月黄”则表达了作者在深夜时分看到月亮时产生的忧愁情绪。
倦客犹然兴不浅,残书细读倚胡床。 - 最后两句反映了作者虽然身体疲惫但心情依然激动,他仍然坚持阅读手中的书籍,并靠在一张胡床上。”倦客”暗示着作者可能是一个旅行者或者长时间在外的人。”兴不浅”表明他的精神状态仍然饱满,不愿意轻易放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边疆景象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乡之情。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孤独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