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日,纵饮擘笺时。
但识凭江险,而忘厝火危。
一堂争洛蜀,四镇角熊罴。
此日王夷甫,清言或未宜。

【注释】

①卧薪尝胆:春秋时吴王夫差战败后,在破吴的山洞中,睡在柴草上,并常吃苦胆,以不忘国耻。

②纵饮擘笺时:指曹操与刘备、孙权三人宴聚时的情景。

③凭江险: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时,蜀、魏、吴三军各据一方,互有威胁,形势极为复杂。

④厝火危:指诸葛亮火烧新野后,司马懿率大军来攻,蜀军大败,司马懿乘胜进兵汉中,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不前。

⑤王夷甫:指西晋王衍,当时为尚书仆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分两首。第一首咏历史故事《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典故,后来泛指刻苦自励,报仇雪耻。“日”字是“天”,“纵饮擘笺时”意思是说,当曹操与刘备、孙权三人宴集时,他正在酣饮。“擘笺”即书写、作诗的意思。第二首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之时。“堂”指宴会厅堂,喻三国鼎立的局面。“四镇角熊罴”是说蜀、魏、吴三个国家互相对峙,势均力敌。第三首则写三国后期,王衍任尚书仆射时的政治情况。“此日王夷甫”指的是王衍。王衍为人虚伪浮华,好谈玄理,为司马师所杀。“清言或未宜”,意思是说当时的王衍虽然能言善辩,但政治上却不够精明。这首诗是咏史之作,作者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