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遥隔楚江声,落日鹧鸪啼竹林。
却恨幽人不可见,淡烟疏雨作秋阴。
注释:故山遥隔楚江声,指的是故园遥远,隔着楚地的江水。落日鹧鸪啼竹林,傍晚时分,鹧鸪在竹林中啼叫。却恨幽人不可见,却遗憾无法见到隐居的隐士。淡烟疏雨作秋阴,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点构成了秋天的阴霾。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故山遥隔楚江声,落日鹧鸪啼竹林。
却恨幽人不可见,淡烟疏雨作秋阴。
注释:故山遥隔楚江声,指的是故园遥远,隔着楚地的江水。落日鹧鸪啼竹林,傍晚时分,鹧鸪在竹林中啼叫。却恨幽人不可见,却遗憾无法见到隐居的隐士。淡烟疏雨作秋阴,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雨点构成了秋天的阴霾。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与宗泽书》,以下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淮流一挥手,千里隔江深。 - “淮流”指的是淮河的水流,“挥手”表示送别的动作。 - “千里隔江深”意味着两地距离遥远,如同隔了千里之遥。 2. 远道关山迥,天涯烽火侵。 - “远道”指的是长途旅行。 - “关山”指的是山脉关口,“天涯”则是指遥远的边界。 - “烽火”是指古代边塞上用来报警的烽火信号。 3.
【解析】 “一片”二句:意思是船帆在淮水之上飘荡,触景生情,想起当年游历时的情形,现在却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 “遍地”二句:意思是到处都是战乱,家家门户紧闭,秋天里一片萧条。 “沙寒”二句:意思是沙地寒冷,白骨被埋在地下,闺中的女子只能在梦中寻找安慰。江水寒冷,青枫树也被冷风吹得发抖,使旅客感到愁苦。 “满目”二句:意思是眼前看到的都是山河,不禁长叹。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战争,让国家安定下来。
【注释】 淮河:今中国安徽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花下:指庭院或花园里。 何忍:怎能忍受。 客中:在外地作客,离家远行。 梦断:梦中醒来。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地区。 月:月亮,这里借指思乡之情。 海北云:大海以北的天空,即北方。 秋风:秋风送爽,秋天特有的气息。 共一棹(zhào):共同划一只小船。 榆枌(huán):榆树和白榆树,古人以榆树象征家乡。 【赏析】
【注释】 瓢城:即瓢城寺,在今陕西省扶风县。僧舍:指寺庙的僧房。 【赏析】 此诗为诗人客居长安时之作。首联描写僧房夜景。“孤灯人意懒”,以“孤灯”点明环境之幽寂。“暮鼓带愁声”,用暮鼓来渲染一种凄凉悲凉的气氛。颔联写自己因羁旅他乡而产生思归之感,“寂寞关山梦”,“超然世俗情”两句写出了诗人超脱尘世、远离纷扰的境界以及由此产生的怅惘之情。颈联是写景,西风、深院树,凉月、古瓢城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知君有仙骨”:这句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超凡脱俗的赞赏。“知君”是对朋友的一种亲昵称呼,“有仙骨”则暗示这位朋友拥有仙人般的气质和才华。 译文:我深知你拥有非凡的气质,如同仙人一般。 - “荒野本无尘”:描绘了一幅宁静、纯净的场景。在无人打扰的荒野之地,一切显得格外清新、无瑕。 译文:在那荒野之地,本就没有任何尘埃污染。 - “独占二分月”
【注释】 梁苑:今河南省开封市一带。华国:指繁华的城市。泉石:山泉和石头,这里代指隐士的居所。风糁云千片,香莳玉一枝:风吹落了千万颗雪花,洒在云朵上,香气洒满了整个玉树枝条。半窗疏淡影,冷艳认荼蘼(túmí):半边窗子映出稀疏的影子,冷艳的颜色让人想起荼蘼花。 赏析: 首联“题梅竹图”点明主题,写梅花与竹子。诗人用“花开日”写梅花的开放,用“人卧时”写竹的休憩,既写出了梅花与竹的不同特点
无此逃禅笔,化工妙有神。 倩魂今夜月,点额昔年春。 自别繁华梦,重盟翰墨因。 脱胎参色相,雅淡合天真。 注释: 1. 无此逃禅笔:没有这种逃避禅宗笔触的画法。 2. 化工妙有神:大自然的造化神奇而有神韵。 3. 倩魂今夜月:倩魂(即魂魄)今晚在月亮下徘徊。 4. 点额昔年春:指去年春天,我点了额头上的妆。 5. 自别繁华梦:自从分别了那些繁华的梦想。 6. 重盟翰墨因:重新结盟于书画艺术。 7
题松壑鸣琴 - 云泉松壑畔,有客伴孤琴。 - 注释: “云泉”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泉水,“松壑”指幽深的山谷。这句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与自然为邻的生活状态。 - 译文: 在云烟缭绕的泉水旁,有位客人陪伴着孤独的琴。 - 曾历世途险,岂贪山水深。 - 注释: “世途”指世间的道路或人生旅途,“山水深”形容山水景色美丽而深远。这句表达了诗人经历过世间的艰辛,但并不贪图世俗的快乐和名利。 - 译文:
【注释】 繁弦:指琴瑟等乐器发出的声响。急管,指急促的乐声。太匆匆:太匆忙了。历碌关山,指经过许多关山。怅望同:愁思相共。游子,指远行的游子。流水外,形容愁思如流水般无穷无尽。美人,指心爱的人。梦幻,比喻像梦一样虚无缥缈。落花,比喻像落花一样凋谢的美景。密约,私下里约定的事情。兰茝,一种香草。乘醉题诗,借酒写诗。寄雪鸿,指通过飞鸿传书。惆怅,忧愁的样子。天渺渺:天地茫茫一片。半帆风,指一半是船帆
【注释】 疏梅:梅花枝干横斜,疏落有致。 出:显现、表现。 着花:开花。 一两枝:指梅花只有一两枝。 数点是天姿:意思是梅花的花朵像几朵点点星光,点缀在枝头上。 洒落非关傲,萧疏却合宜:梅花虽然疏落,但一点也不傲慢,反而显得清雅;梅花虽然萧疏,但很合适春天的氛围。 春意思:春天的情意。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首句“写出横斜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读两首诗,然后结合注释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扬帆人在画图间”,意思是说,扬帆在水的人,正在画图之中,这里用一个“人”字,既点题又写景,使人感到画中人好像真的在船上扬帆航行;“回首江头梦等闲”,意思是说,船行至江边时,他不禁回首遥望,那梦境般的往事,仿佛是过眼烟云一样,一掠而逝;“万里月明浑似旧”
注释:浙东的三处海,笔法通神,梅老胸中别有春。他写出了清奇高格调的艺术风格,不知谁是此花身? 赏析:此诗是诗人赞美姚梅伯的墨梅作品而作。诗的前两句写姚梅伯的墨梅笔势雄健,神采飞扬。诗人说他笔下的梅花,就像“浙东三海”的水一样,笔势流畅,笔锋犀利,气势磅礴,笔力遒劲,笔意飞动。后两句写姚梅伯所画梅花的高超艺术境界,他笔下的花,不是普通的花,而是具有高洁品格、清雅气韵的花,这种花就是梅花
注释:有一种天生的倔强材料,春风也不等破开寒来。应该经历了冰霜之后,才向百花头上开花。 赏析:这是一首以梅为题的咏物诗,诗人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质。首句“天生材”,是说梅花天生就有这样的性格;次句“春风不待破寒来”,意思是梅花不等待春天到来才开放;三、四两句写梅花历经磨难,终于开出美丽的花朵。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
寄赠吟梅二首其二 同心并蒂托吟毫,辜负弦调夜月高。 千古灵均一知己,何当痛饮读离骚。 注释: - 同心并蒂:形容梅花与文人墨客之间的深厚情感,如同连心之蒂一般紧密相随。 - 吟毫:指用笔写诗,咏梅之情溢于言表。 - 辜负:表达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 - 弦调:比喻优美的音乐旋律。 - 夜月:象征诗人孤独的夜晚和内心的清冷。 - 灵均:即屈原,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 - 读离骚
寄赠吟梅二首 其一 伤心只为秣陵春,同是天涯浪迹身。莫说去年明月夜,江南曾有倚楼人。 注释: - 伤心:感到悲伤、痛苦。 - 秣陵:古时对建康的别称,今南京一带。 - 同是天涯浪迹身:意思是我们都在天涯漂泊,如同浪迹天涯的人。 - 莫说:不要说。 - 去年:指上一年。 - 明月夜:明亮的夜晚。 - 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 倚楼人:站在楼上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为主
这首诗是诗人为竹仙题惠山秋晓图而作,描绘了一幅清新幽远的画面。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字释义及译文: 1. “图成一幅嫩凉天”:描述画面中的景色。 嫩凉天:形容天空晴朗而凉爽。 2. “涧影松声落帐前”:描写画中的自然景象。 涧影:指小溪的倒影映在帘幕上。 松声:松林中风吹过的声音。 落帐前:落在帐篷前面的地面上。 3. “绝似九龙山畔路”:比喻画中的山路。 九龙山:传说中的一座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