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结主知,卅年扬历清华,轺车衔命,讲幄宣勤,仆仆半生,遂以勤劳婴宿疾;
惟仁人宜寿相,半百光阴荏苒,一椽仅蔽,二顷难谋,萧萧清况,博将遗泽付诸甥。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挽林天龄联:这是诗的标题,意为悼念林天龄。
- 以文字结主知:指用文字记录或表达对林天龄的了解和记忆。
- 卅年扬历清华:三十年间,林天龄在清华大学(位于北京)任职或学习。
- 轺车衔命:古代官员乘坐的轻便车辆,这里形容林天龄奉命出使。
- 讲幄宣勤:在讲学的地方(幄,古代用于教学的帐篷)宣扬学问,勤奋工作。
- 仆仆半生,遂以勤劳婴宿疾:忙碌的一生,最终因勤劳而患上了病。
- 惟仁人宜寿相:只有仁德之人才适宜担任长寿之相(宰相)。
- 半百光阴荏苒:指人生的半辈子,时间流逝迅速。
- 一椽仅蔽,二顷难谋:简陋的住所只能遮挡风雨,难以谋求更大的土地。
- 萧萧清况,博将遗泽付诸甥:形容自己的处境凄凉,将家族的遗愿寄托给外甥。
我们对这首诗进行翻译:
《挽林天龄联》
我通过笔墨记录了你的事迹,三十年间你在清华大学教授,
你乘坐轻骑前往任务,讲授知识勤奋不倦。
忙碌的一生,最终因勤劳而患病,
只有仁德的人才能担当长寿之相。
生命的半程如同流沙,岁月匆匆,
简陋的居所只能遮风挡雨,寻求更大的土地困难。
处境凄凉,我将家族的遗愿寄托于你,你的外甥。
这首诗是一首挽联,用来纪念林天龄先生。诗中通过简洁的文字描述了林天龄先生的一生,以及他对学术和文化的热爱及贡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晚年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的外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