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宽大许归休,拜疏长行敢少留。
昨夜星辰犹听履,今朝风雪欲摧辀。
可无阊阖萦残梦,惟有嵩高忆旧游。
廊庙即今多柱石,吾侪过作杞人忧。
【注释】:
壬寅:天宝十一年。
戊申:天宝十三年。
诏书:皇帝的文告。
许归休:允许退休。
长行:长久地行走。
昨夜:昨天夜晚。
风雪欲摧辀:风雪欲折断车辕。
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即天帝之门。
残梦:未完的梦。
嵩高: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
杞人忧:杞国有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所以常常担忧自己不能免于一死。这里比喻杞人忧天的忧虑是不必要的,因为天不会塌下来。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前夕,时作者正在长安任职,因见朝廷腐败,政治黑暗,故有感而作。诗前四句写诗人辞官归田的决心和喜悦之情。五、六两句抒发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最后四句则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关切。全诗感情沉郁,意境苍凉。
首二句,诗人辞官归田的决心已定,因而喜不自胜,但一想到朝廷的腐败,便又黯然神伤。“诏书”句承上启下,言皇帝的诏令宽大,允许自己退休,这自然使诗人喜出望外;“拜疏”句承上启下,言自己已经上了一道奏章,请求退休,皇帝准了,因此自己才敢多留些日子。
中间两句,写诗人辞官后的心境。“昨夜”句承上启下,言昨晚还梦见自己在京城为官,而现在却要回到家乡去了,这是很令人怅然的。“今朝”句承上启下,言现在早晨起来,看到风雪交加,道路难行,想到自己将不得不离开京城而去,心情更加沉重了。
第三联写诗人对家乡的回忆,也含有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可无”二句承上启下,言自己没有忘记故乡的美好,但是想到朝廷的腐败,国家的危险,不禁有些忧伤了。末二句写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关切。“廊庙”句承上启下,言现在朝廷已经有很多贤能之士了,但是自己的忧虑还像杞国人一样多余呢!
此诗以直抒胸臆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以及对归隐生活的留恋,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