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娥明月是前身,想归真翠水丹林,桂蕊灵香同郁烈;
名士秋风添别恨,漫寄意绳床经案,虫丝落叶共凄清。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的《悼亡诗》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一、首联:仙娥明月是前身,想归真翠水丹林,桂蕊灵香同郁烈
注释:
- “仙娥”: 指的是仙女般的妻子,暗示其超凡脱俗的身份。
- “明月”: 常用来比喻明亮的月光,这里指李湘弦的容貌像月一样皎洁明亮。
- “前身”: 指前世或过去的生活或身份。
- “想归真翠水丹林”: 形容妻子的容颜美丽,仿佛是仙境中的景象。
- “桂蕊灵香”: 桂花的香气,常与高洁、清雅相联系。
- “同郁烈”: 指香气浓郁,如同郁金香一样。
二、颈联:名士秋风添别恨,漫寄意绳床经案,虫丝落叶共凄清
注释:
- “名士”: 指有学问和才华的人。
- “秋风”: 秋天的风,常常与悲凉、离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 “添别恨”: 指增添离愁别恨的情绪。
- “漫寄意”: 随意寄托哀思。
- “绳床经案”: 用绳子绑着的床,通常意味着简陋或简朴的生活状态。
- “虫丝落叶”: 描述秋天景象,虫子爬动,叶子飘落,增添了凄凉的氛围。
- “共凄清”: 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李湘弦生前生活的描述(仙娥明月),展现了她的美丽和气质,以及她在丈夫李商隐心中的重要性。通过“名士秋风添别恨”,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妻子而感到的忧伤和孤独。最后两句通过“绳床经案”和“虫丝落叶”,形象地描绘了一个简约但充满情感的生活场景,进一步衬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物内心情感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使得这首悼亡诗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充满了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