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来日无多,于愿已足;
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几生修到,其书满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鉴赏诗歌,需要结合诗句中的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等方面进行。此诗前半部分写自己从秀才到外吏再到江湖野老的一生,后半部分写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及所获成就,抒发了作者晚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与自得之乐。
(1)
“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这三句概括了自己一生中的主要生活经历:从二十岁开始,在家乡做了十几年的秀才(即读书人),又做过十多年的外官(即地方官),最后成为一位江湖野老。“三十”是虚数,意在表达自己的年华已过,人生苦短,所以有“于愿已足”之感。
(2)
“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这几句说自己一生所做的事:一是把古代圣贤的遗迹刻录成册;二是把自己所著的诗文也刻成书,流传后世;三是把前辈名臣的事迹汇编成册,供后人学习参考。这些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自己一生的所得都记录下来了,而且还能流传下去,因此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
(3)
末两句说:自己一生所做的事已经很多,但还远远不能算多,因为还有很多未尽的事业。而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及所获成就,能让自己感到自豪的是,自己所写的诗文能够流传千古。
【答案】
这首诗是一首纪实诗,诗人通过回顾自己的一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与自得之乐。
“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载”,这是诗人一生的主要生活经历:他年轻时曾做过十几年的秀才,后来又做过十几年的地方官,后来退居乡里,成为一个江湖野老。“三十”是虚数,表示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人生苦短,所以有“于愿已足”之感。
“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这是诗人一生的主要工作:一是把古代圣先贤的遗迹记录下来,刻成书籍;二是把自己所作的诗文也刻成书籍,流传后世,让后人学习;三是把自己所知道的前辈名臣的事迹整理成书,以供后人学习借鉴。这些都是自己一生的重要工作,而且都已经完成了,因此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
其书满家”,这里用一个反问句来表达自己对于自己所做工作和所获成就的自豪之情。意思是:我这辈子能够完成这么多事情,实在是几世修来的啊!这些工作都是自己一生的辛勤劳动的结果,因此感到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