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正色立朝,明德新民,不愧大儒事业;
一个臣鞠躬尽瘁,时艰日及,益思名世经纶。
【注】
①正色立朝:在朝廷上端庄严肃。
②明德新民:弘扬道德,教化民众。
③大儒事业:大儒的志向和事业。
④鞠躬尽瘁:指为国为民操劳至死。
⑤时艰日及:国家的艰难日益加剧。
⑥名世经纶:名垂青史,治国有方。
【译文】
几十年来,他端庄严肃地在朝廷上站立,发扬光大道德,教化人民,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儒者的事业;
一位大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国家困难日甚一日,更加深思如何治国安邦以名垂千古。
【赏析】
此诗是挽联。挽张百熙(1867-1940),字次溪,号石曾,浙江瑞安人。清末翰林院编修,官至学部尚书、代理国务总理。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张百熙为晚清名臣,一生勤勉敬业,忠君爱民。他的事迹和品行,被后人铭记。
首句“数十年正色立朝”,描绘了张百熙端庄严肃的形象,他在朝廷上端庄严肃,彰显出其作为大儒的品质和志向。第二句“明德新民,不愧大儒事业”,进一步赞美了他的道德高尚和教化民众的成就。张百熙不仅注重个人修养,还致力于教育事业,传播儒学思想,培养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句“一个臣鞠躬尽瘁”,表达了对张百熙忠诚履职、鞠躬尽瘁精神的崇敬。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最后一句“时艰日及,益思名世经纶”,反映了张百熙面对国家艰难时局的清醒认识和积极应对的态度。他深知国家的危机日益严重,因此更加深刻地思考如何治理国家、安定民生的问题。这种忧国忧民、奋发有为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首诗通过赞美张百熙的政治生涯和道德品质,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仰之情。它不仅展现了张百熙的崇高形象,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