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猷颁宪法,群仰经纶,方期日赞中枢,海外同尊大帝国;
旧德溯渊源,亲承杖履,何意星沉上相,天涯长恸小门生。
【注释】
新猷:新的举措。颁宪法:公布宪法。方期:期待。赞中枢:辅佐皇帝。海外同尊大帝国:海外也同声称赞大清帝国。溯渊源:追溯本源。杖履:旧时官吏出外,由其随从执拂杖、持履而行。何意:怎料。星沉上相:指张之洞因戊戌政变而落职。天涯长恸小门生:指张之洞与作者有师生关系,现在远在天涯,作者为之悲痛不已。
【赏析】
此诗为挽张之洞联,是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冬,日本强迫签订《马关条约》,张之洞被革职查办的时期写的。当时作者正在湖南长沙,张之洞被革职后,由长沙乘船到武昌,作者闻讯,作此挽联以送。
第一句“新猷颁宪法”,是说张之洞颁布宪法,这是张之洞的政治成就,是他新政的重要内容,所以“群仰经纶”;第二句“方期日赞中枢”,是指张之洞辅佐皇上,主持朝政,所以希望他日后再辅助皇上,“海外同尊大帝国”。
第三句“旧德溯渊源”,是说张之洞的学问渊博、品行高洁,所以“亲承杖履”。“杖履”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随从,这里用“杖履”代称张之洞。“何意星沉上相”,是说张之洞被革职查办,像天上陨落的星星一样,使作者感到意外。
第四句“天涯长恸小门生”,“天涯”即天边,这里指作者与张之洞相隔遥远,无法相见。“长恸”是长久地哀悼。“小门生”是指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敬说法。这里指作为张之洞学生的作者,现在只能遥遥地向远方的张之洞致哀。
这首诗通过写张之洞的政绩、学问和人品,表达作者对他被革职的同情。语言平实自然,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