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三更月,燕山万里云。
梦随天共远,人与序俱分。
风景殊蛮落,音书断雁群。
可堪秋节半,兰畹正清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诗人在沅江驿楼中遥望远空和近山的景致;颔联写诗人的梦境;颈联由“人与序俱分”联想到“梦”,写诗人在梦中也像在现实中一样地思念故土;尾联写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以抒情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答案】
①译文:沅水三更月色清冷,燕山万里云彩飘渺。
②注释:①沅江:即沅水。②宿沅江驿楼时秋分夕:在沅江驿楼上度过中秋时分的夜晚。③天共远:指天之高远。④蛮落:指蛮夷地区。⑤序:这里指《诗经》。⑥兰畹:兰花丛生的土地。⑦清芬:香气。⑧可堪:怎堪,哪里经受得起?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沅江驿楼上度过中秋时分的夜晚,有感而发,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
首联“沅水三更月,燕山万里云”,写诗人在沅江驿楼上度过中秋时分的夜晚。此时,明月当空,月光照耀着沅水之畔;远处的燕山之上,云海茫茫,一片浩渺。两句诗将诗人所见之景描绘得如画一般。“沅水三更月”中的“三更”指的是深夜,说明月亮已升到天空中的最高处,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凄清的基调。“燕山万里云”中的“万里”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所居之地的遥远、孤寂,为下文的“梦随天共远”埋下伏笔。这两句诗既点明了时间(中秋时分),又写出了地点(沅水之畔、燕山之上),为下句的“梦随天共远”做好了铺垫。
颔联“梦随天共远,人与序俱分”紧承上句而来。“梦随天共远”中的“梦”既指诗人的梦境,又暗指自己的身世遭遇,表现诗人内心的悲苦和凄凉。“梦随天共远”中的“天”既指天空,又暗指国家命运,表现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人与序俱分”中的“序”既可以指《诗经》,也可以指自己的处境。这里的“俱分”意味着两者都失去了联系,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两句诗通过“梦”、“天”、“人”、“序”等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苦和凄凉,为下一句的“风景殊蛮落”做了有力的铺垫。
颈联“风景殊蛮落,音书断雁群”,承接上句而来。这里的“风景殊蛮落”不仅指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环境恶劣,还暗指诗人的身世遭遇坎坷、前途未卜。“音书断雁群”中的“音书”既可以指书信,也可以指音信,暗示了诗人与家乡之间联系的中断和阻隔。这两句诗既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中秋时分),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
尾联“可堪秋节半,兰畹正清芬”,呼应了题目“宿沅江驿楼时秋分夕”。尾联中的“可堪秋节半,兰畹正清芬”既点明了季节(秋天),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兰畹”既可以指兰花茂盛的地方,也可以代指诗人的故乡。这里的“清芬”既可以指兰花的香气扑鼻、令人心旷神怡,也可以指诗人心中的美好回忆和情感寄托。这两句诗通过“秋节半”、“兰畹清芬”等关键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无奈。
本诗以抒情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