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景先贤,难弟难兄,况见德星长聚;
祠堂邻古渡,群昭群穆,共分明月无边。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首二句是写祠中陈氏的孝友之德,先贤难弟难兄的情况,再三句是写祠堂邻近古渡,群昭群穆的景象。末二句是对前文的总结与升华。

【答案】

陈氏为官至宰相,有“陈家三学士”之称,即陈抟、陈希夷、陈希亮兄弟三人皆为道家学者、隐士,他们都是陈氏的后裔。陈抟曾隐居武当山九室岩,自称“闲人”,后入京,拜宋太祖赵匡胤为师,赵匡胤称他为“善隐遁之术者”。后周时,陈抟辞官归家,隐居于龙门山中,自号“活死人”。陈希夷(陈抟)是陈抟的儿子,以道学著称,著《参同契》一书。陈希亮(陈抟的侄子),也是一位道学大师,其著作有《悟真篇》。

此诗第一句写陈氏父子的孝友之德,“孝悌”是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景仰”则表明了他们对陈氏家族先贤的崇敬之情。第二句写陈氏家族先贤的事迹:他们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退,难舍难分。第三、四句写祠中陈氏家族的祠堂紧靠古老的渡口,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敬爱,互相尊重,共赏无边无际的明月。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陈家的尊敬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