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春寒入谢家,春衣绵薄又重加。
无端一夜东园雨,迟放海棠三日花。
《春寒》是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作品。原诗如下: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全诗通过对春寒、园公和海棠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虽寒但生命力依然顽强的情景。
译文:
二月在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春寒料峭,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看,在风雨的侵袭之下,已经开花的花朵凋零了,尚未绽开的蓓蕾也不吐艳了。
赏析:
这首诗首联点春寒,因为虽是春昼,却天色阴沉,云层又低又厚,把春阴写得很逼真;颔联从蝶和花的瑟索情态透出寒意来;颈联写风吹帘动,片雨降临,再补说春寒;尾联说自己未尝辜负春景,但因多病不能赏玩了。整首诗通过对春寒、园公和海棠花的描写,展现了春天虽寒但生命力依然顽强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