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树高桐绿影深,归来堂里对床吟。
一炉活火心烟袅,且向花前试水沉。

【注释】

①博山炉:铜制的熏香炉。博山,山名,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北。

②桐:指高树的梧桐树。

③花前:指花下,庭院中。试水沉:用水浸沉香木屑,以取其香味。

④仲子:姜夔字伯牙,号东湖、紫岩或玉田生,浙江杭州人,生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约卒于嘉泰三年(1203年)。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他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⑤此诗当作于淳熙七年(1180年)至淳熙十二年(1185年)间,此时姜夔已四十二岁。姜夔自述“学在乐府”,即指他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和成就。此诗写其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七年至淳熙十二年间,时姜夔四十二岁。据《宋史》卷四六九记载,姜夔曾官大理寺司户参军。这首《咏博山炉》诗,是姜夔怀念友人之作,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几树高桐绿影深”,写博山炉中的香料燃烧时,香气袅袅上升,飘入几棵梧桐树之间。这几句描绘了一幅幽静优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梧桐树上,映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第二句“归来堂里对床吟”,描写了主人在家中闲庭信步,欣赏美景的情景。这两句诗将主人和客人都写得生动传神,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第三句“一炉活火心烟袅”,进一步描绘了香料燃烧时的美妙场景。这一句诗通过对火焰的描述,展现了香料燃烧时散发出的迷人香气。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高雅品味。

最后一句“且向花前试水沉”,则巧妙地运用了“水沉”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香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缭绕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香料燃烧的美丽画面,也体现了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全诗通过描绘博山炉中的香料燃烧时的场景,以及主人和客人在家中闲庭信步的情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