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客思忽苍凉,日日西风送夕阳。
二十朱颜门下老,三千白发镜中长。
心空但觉云过眼,面冷宁知雪作肠。
不梦春明缘底事,阶前络纬正啼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题目为《秋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 无端客思忽苍凉,日日西风送夕阳。
- “无端”表示没有原因,“客思”表达了作者的游子之愁或思乡之情。“苍凉”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凄凉之感。“西风送夕阳”则是指随着西风而来的夕阳,给人以时光流逝、生命易逝的感慨。
- 二十朱颜门下老,三千白发镜中长。
- “朱颜”指的是年轻时的红润面孔,此处用来形容年华逝去。“门下老”比喻在人前显露出来的老态。“三千白发镜中长”则意味着岁月不饶人,白发在镜子中显现出长长的影子,形容人的衰老。
- 心空但觉云过眼,面冷宁知雪作肠。
- “心空”可能是指心境如虚空一般,没有牵挂或烦忧。“云过眼”形容事物在眼前一闪而过,如同飘渺的云彩。“面冷”可能是描述面部的寒冷感觉,也可能是比喻心境的冷漠无情。“雪作肠”则可能是说雪花像刀子一样割着内心,或者指内心的寒冷。
- 不梦春明缘底事,阶前络纬正啼霜。
- “不梦春明”表明作者已经忘记了春天的美好记忆。“缘底事”询问的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阶前络纬正啼霜”描写了秋天的景象,蟋蟀在霜降后开始鸣叫,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这里的“络纬”是蟋蟀的一种,而“啼霜”则强调了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心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老去的无奈。诗中的“无端客思”、“日日西风”、“二十朱颜门下老”、“三千白发”等词语,都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对比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