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禅室倚蒲团,幻影浮花入正观。
江月松风藏不得,大千俱在一毫端。

【注释】

崇山堂五咏:作者自号“崇山堂老人”,这里指他的五首诗。通判:官职名,宋代地方长官的副职,负责辖区内行政事务。大乐:宋代官名,掌音乐、宴会等事。侯:尊称。禅室:佛家讲经说法的地方。蒲团:佛教和尚坐禅时用的草垫子。幻影浮花:比喻虚幻的事物。正观:佛教语,即“正眼”,正确的见解。江月松风:泛指自然界的景象。藏不得:无法隐藏。大千:佛教语,即“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对世界上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称。一毫端:极其微小之处。

【赏析】

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当时诗人任知州兼管县事,在崇教寺内建了一座大乐阁,作为吟诵佛经、宴请宾客之用。张侯是诗人的朋友,他应友人之约,为大乐阁作了五首诗,这是第四首。

首联先写自己闲来之时,来到禅室,依靠蒲团静坐,参悟禅宗的道理。这两句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面,表现出作者追求清静淡泊生活的理想和情趣。

颔联进一步写自己在禅室内参悟禅宗的道理,看到世间万物都在自己的心境中显现出来,如同江上的月光和松林的风一般无法隐藏。这里的“幻”是指世间万物虚幻不实的特点。通过这句诗,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禅宗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以及对于世间万物的真实看法。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我们无法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而已。

颈联再写自己看到江上的月光和松下的风都无法隐藏一切,从而联想到整个大千世界都存在于极小的一毫端之中。这里的“大千”指的是佛教所说的整个世界,而“一毫端”则是形容极微小之处。通过这句诗,作者将世间万物的无限广大与极微小处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同时,也暗示了禅宗教义中的“万法皆空”的思想,即一切万物都是虚幻的存在,无需过于执着和留恋。

尾联再次强调了自己的修行之道,认为只要保持一颗清净无染的心,就能够超越一切障碍,达到心灵的自由境界。这里的“修行”指的是佛教徒通过修行来净化心灵、摆脱烦恼的过程。通过这句诗,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行和修炼才能够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同时,也体现了佛教教义中强调内心修行的理念,即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才能够达到解脱痛苦的境界。

此诗通过描述禅室中的参悟过程以及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教义的深入理解和领悟,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教义的热爱和尊崇。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