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渐陆一秋鸿,物我由来事不同。
作吏漫夸龚北海,著书曾学董胶东。
那知工拙分齐瑟,莫为存亡问楚弓。
几亩黄花三径竹,尽教残日付樽中。

【注释】

杂感诗和上若韵 其一:杂感诗,即感慨时事、抒发情怀的诗歌。“若”指作者的字。

摩天渐陆一秋鸿:秋天的鸿雁飞向天际。

物我由来事不同:人与事物总是不同的。

作吏漫夸龚北海:做官的时候随便夸耀自己像东汉时的龚胜一样。

著书曾学董仲舒:写书的时候学过董仲舒的著作。

那知工拙分齐瑟:怎么知道工巧和拙劣就像齐地的瑟一样呢?

莫为存亡问楚弓:不要因为国家存亡而询问楚国的弓。

几亩黄花三径竹:几亩地的野菊,三间房子前的竹子。

尽教残日付樽中:全部教给这残阳,让它流进酒杯中吧。

【赏析】

这首诗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在对人生、社会等大问题发表见解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有愤懑不平之意,有自伤悲叹之情。全诗语言明白如话,却能发人深省,耐人品味。

首联写秋天的景象,点出“杂感”主题,并引出下文所发的议论。

颔联两句用典。“南齐谢赫善书,好习北朝笔法,尝于王俭前说《尚书》事,王听之未终,赫了。”(见《晋书·本传》)“北周赵文敏,亦善书,其子伯仁亦有父风,故人称‘二赵’云。”(见《旧唐书·经籍志四》)这里暗用了这个典故来说明自己虽然做过官,但并不夸耀,而是谦虚。“著书曾学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儒家学者。这里借指自己写书学习过他,表明自己是儒家学者。

颈联两句用典。《论语·八佾》中孔子曰:“齐侯欲得骏马。使人往北山求之。使者反,曰:‘南山之崖可跃马而过。’北人曰:‘将马瞻之,顾以手肘加驷马之股,遗其千里之足焉。’”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及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称。“莫为存亡问楚弓”,语出屈原《九章·惜诵》:“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国家存亡而询问楚国的弓。这里借以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的心情。

末联两句用典。“黄花”出自陶渊明《饮酒诗》,其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借用陶诗中的意境来表达自己退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几亩黄花三径竹”,表示自己在田园中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尽教残日付樽中”,则是说夕阳西下,把残存的光辉都寄托到酒里了。这里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感情。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追求的矛盾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