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波渺渺水飕飕,乘兴篮舆到上头。
风月可怜人自老,江山无恙客重游。
乌鸦向夕争归晓,白雁明朝又送秋。
望里金焦深不见,倚栏谁更说归舟。

立冬前一日同集生玉亭游君山登望江楼

层波渺渺水飕飕,乘兴篮舆到上头。

风月可怜人自老,江山无恙客重游。

乌鸦向夕争归晓,白雁明朝又送秋。

望里金焦深不见,倚栏谁更说归舟。

注释:1. 层波渺渺:指水面上泛着涟漪,层层叠叠。2. 乘兴篮舆:指兴致很高,乘坐篮子车。3. 风月:这里指的是自然景色和月亮。4. 金焦:指的是今天的南京长江大桥。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立冬前一天与好友在生玉亭游览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他们登上望江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怀念。

首句“层波渺渺水飕飕”,形容湖面波涛起伏,水声潺潺,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颔联“风月可怜人自老,江山无恙客重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看到美丽的风景,感叹自己的衰老,同时也感叹江山依旧,只是游客已多次来过。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颈联“乌鸦向夕争归晓,白雁明朝又送秋”,运用了动物的形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诗人观察到乌鸦在傍晚时分争相飞回,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清晨;而白雁则在清晨时分再次出发,预示着秋天的到来。这种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更加鲜活,同时也寓意着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流转。

尾联“望里金焦深不见,倚栏谁更说归舟”,则是诗人在望江楼上远眺,只见远方的金陵(今南京)的轮廓若隐若现,令人感到无限遐想。此时,诗人不禁想起了曾经一起游玩的朋友们,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然而,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却无法找到合适的人来诉说这份情感,只能独自倚栏凝望,默默思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深厚的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友情的怀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