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陟来随叔子同,芙蓉百丈倚晴空。
岩前布席原无雨,洞里披襟不待风。
一刻阴晴山向背,百盘高下径西东。
此时真有忘归兴,况值蓬飘在客中。
【注释】登陟:登山。叔子:指龚武公,诗人的从父兄弟。芙蓉百丈倚晴空:形容山势高耸、巍峨。岩前布席原无雨,句中之“岩”指通天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境内。披襟:张开衣襟。阴晴山向背:比喻天气变化无常。百盘高下径西东:指山路崎岖,曲折盘旋。此时真有忘归兴:此时真有不想回去的意思。蓬飘:形容旅途漂泊不定。
【赏析】此诗是作者和友人龚武公钱目天等在上饶一带游览时所作。
点明游踪。“登陟来随叔子同”,说跟从叔父来到通天岩游玩;“芙蓉百丈倚晴空”,写山峰高耸入云,直插蓝天,犹如芙蓉般鲜艳美丽。这两句是总写,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颔联写景抒情,进一步写通天岩的景色。诗人站在岩前,面对晴空万里,感到十分惬意,没有下雨的烦忧,也没有吹风的寒冷感。颈联写景,进一步描绘出山势的高峻、险峻、崎岖不平以及曲折蜿蜒的山路。尾联抒情,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漂泊不定、流离失所的愁绪。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山水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