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杖闲为绕郭行,入春乘兴为初晴。
身如飞鸟投林快,眼共浮鸥向水明。
乱竹丛中清磬发,远山多处小桥横。
莺花不管人兴废,俯仰何须百感生。
【注释】
正月四日:农历正月初四。
城南:城北。
策杖(zhè zhàn):拄着拐杖,泛指步行。
绕郭行:环城而行,游览。
初晴:刚刚放晴。
飞鸟投林快:像鸟儿一样投入树林中,形容人高兴时的心情舒畅。
眼共浮鸥向水明:眼睛好像随浮云的鸥鸟投向水中一样明净。
乱竹丛中清磬发(qìng):杂乱的竹林中传来清脆的磬声。
远山多处小桥横(xiáng):远处的山峦上,有的地方架设了小桥。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心情的起伏变化。
何须百感生:又何必因物兴感,产生许多感慨呢?
【赏析】
《登高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律诗。首联写游春赏景;颔联写身临自然,心舒意畅;颈联写欣赏自然之美;尾联写自然美景与人情事相融合,使人无由地产生联想。全篇以“春”为主题,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作者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时间是“正月四日”,地点在城南。次句写游春赏景。诗人策杖闲行,入春乘兴而来,为的是观赏刚刚放晴的美景。第三句写身临自然,心舒意畅。身如飞鸟投林快,眼共浮鸥向水明。诗人置身林间,如鸟般自在;放眼水面,如鸥般的悠然自得。
第四句紧承上句,用“眼”与“耳”、“身”与“心”作比较,进一步写诗人观景之快。身如飞鸟投林快,眼共浮鸥向水明。眼似飞鸟向水中看,耳听清磬(qīng xìng)在耳边响,身似飞鸟在树林中穿行。
颈联写欣赏自然之美。“乱竹丛中清磬发,远山多处小桥横”。乱竹丛中,清磬声响;远山多处,小桥横跨。
尾联写自然美景与人情事相融合,使人无由地产生联想。“莺花不管人兴废,俯仰何须百感生”。莺歌燕舞,花儿盛开,它们不会理会人事的兴废,我俯身或仰头,也无需百感交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而韵味深厚,风格清新俊逸,情调恬淡自然,不刻意雕琢而自具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