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萍迹肯教疏,况值秋声满索居。
皂帽生涯还似旧,黄花消息近何如。
无聊风雨闲沽酒,多难乾坤老著书。
今日季鹰拚酩酊,波涛犹未损鲈鱼。
【注释】
- 再集:又聚集,重聚。
- 延古堂:指作者的藏书楼名。
- 索居:独居。
- 皂帽:道士头巾。
- 季鹰:晋人张翰退职后回家乡时,见鲈鱼脍而思吴中美味,于是弃官回乡,称“莼鲈之思”。后用“莼鲈”喻归隐。
- 酩酊:醉。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作于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秋天。当时作者正被调往建昌军知州(今江西南城),在途经建阳(今属福建)时,与友人陈必复相会,遂作此诗。全篇意境清幽闲淡,格调明净高远,是其晚年诗风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起笔不凡,写自己重聚好友,同赏菊花,但秋声满座,却使诗人感到寂寞凄凉。“萍迹”,喻指自己飘泊四方,四处游宦;“秋声”则指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凄凉景象。两句合起来,便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之感。“况值”,犹言恰逢,更兼。
颔联写自己虽身处逆境、风雨飘零,但仍然保持着昔日的风采。这里以“皂帽”自比,暗示自己仍过着道士的生活;“黄花”即菊花,这里借指自己的节操。两句将诗人的处境和志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由物及人,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人此时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但依然不忘沽酒消愁,寄情山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两句既是对自己处境的描述,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概括和总结。
尾联以景收结,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站在波涛汹涌的江边,眺望着远方的风景,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他希望在困境中能够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被外界纷扰所影响,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人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