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无俗驾,篱外有青山。
不出已成趣,懒惰心所安。
鸣鸠惊午梦,意消风物闲。
可怜修竹林,遮我茅三间。
兄每缘诗来,有时忘巾冠。
永愧隔壁呼,束带酬问端。
此诗可三复,句挟风霜寒。
令人想见之,恨身无羽翰。
寿子一杯水,世隘轩独宽。
诗句释义:
- 门前无俗驾,篱外有青山。 - 描述诗人家门口没有世俗的车辆,只有远处的青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
- 不出已成趣,懒惰心所安。 - 表达了诗人因喜爱自然而不愿外出,感到内心宁静自在。
- 鸣鸠惊午梦,意消风物闲。 - 描述了诗人听到鸟鸣声(可能是布谷鸟)惊醒,感受到大自然的悠闲和宁静。
- 可怜修竹林,遮我茅三间。 - 表示诗人羡慕那些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竹林中的隐士们(“修竹林”可能指隐居山林的生活),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因为自己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
- 兄每缘诗来,有时忘巾冠。 - 描述了诗人的兄长经常因为诗歌而来访,有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外表打扮。
- 永愧隔壁呼,束带酬问端。 - 表达了诗人对于兄长频繁来访的歉意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 此诗可三复,句挟风霜寒。 - 赞美这首诗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优美,仿佛蕴含着凛冽的风霜和寒冷的气息。
- 令人想见之,恨身无羽翰。 - 虽然无法亲自见到诗人,但想象中的他依然让人敬佩,因为其作品如同羽毛般轻盈而高远。
- 寿子一杯水,世隘轩独宽。 - 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认为在狭小的空间里(象征世俗的世界)生活艰难,而拥有宽广天地(象征隐居的生活)则更为理想。
译文:
门前无俗尘,只有青山相伴;
不出家门亦成趣,懒散心情最安宁。
午后被鸣鸠唤醒,思绪随风飘散;
羡羡竹林隐士,茅屋三间也无妨。
兄长常因诗词来访,有时忘了身份;
深感愧疚,回应问候总是匆忙。
这首诗值得反复品读,字里行间透着风霜;
虽未亲见,心中却充满敬意,
羡慕那能飞翔的高远羽翰。
赏析:
此诗以清新脱俗的田园风格,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描写山水、树木、鸟类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物间的交流互动,展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画卷。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首四句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景象,第五六句转入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一种隐逸情怀和对外界干扰的厌倦。最后两句则将视角拉回到现实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局限性的感慨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悠然自得、恬淡宁静的意境。